第1章 前言(1 / 2)

前言:關於這本書誕生初衷及市場現狀(不喜可跳)

自小時候起,我就喜歡上寫作文了,之後也得了個不足掛齒的作文獎,然後我便愈發喜歡上寫作文了。

自疫情期間,我也沒什麼事幹,就延續了之前喜愛曆史的習慣,閱讀各類曆史書籍和網壇,然後就導致了我曆史學雜了。

之後我的各種作文類作業,我都跟曆史,家國情懷,人類大義聯合了起來(雖然成績並不高)。但我還是越來越想寫此類題材的作文乃至作品了,於是我就來番茄寫了。

《宇宙武道大會》主要是一本描寫曆史神話乃至動漫人物對戰的作品,具體賽製跟《終末的女武神》和《史上最強》差不多,但是其中賽製也有所不同,更加多元化了。

然後由於我是純小白(非“三九音域式,9.8分的小白),對於這本書的未來我其實是不抱太大希望的。但是,即使沒有人看,我也會寫下去,給自己一個交代,更重要的是給我的選手們一個交代,給他們一場酣暢淋漓的戰鬥,給他們一個圓滿的結局。

不過如果這本書成績不錯,我也會根據大家的評論投票選一些我熟悉的選手寫前後傳。

我對這本書最高的期望就是做到《史上最強》的程度(就當是癡人說夢吧)。但是無論是《史上最強》的畫質還是文字都是目前的我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的。

但是境界這方麵我倒是挺樂觀,我的預期是要超過《史上最強》,甚至超越《終末的女武神》的。

有人可能問作者憑什麼將《終末的女武神》置於《史上最強》上,我就正麵說下我的想法吧。第一.《史上最強》後期戰力已經完全崩了(雖然《終末的女武神》也有點崩,但畢竟是不同世界的,其實說得通)。

在開頭,作者很清楚地說了《史上最強》的設定並非高魔世界,但是,後期秦瓊戰常遇春時,“法相”都已經出來了,這讓前麵出場的人怎麼玩。然後作者最後又加了個設定說參賽者們都留手了。感覺就挺膈應的。

第二個就是選角,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其實是感覺《史上最強》的選角是不合理的(《終末的女武神》略勝一籌,也不是很讓我滿意),其中的人完全不符合史上最強的標準,就算這是由研究員選的,以此來決定國運也有些太過兒戲,

我一一分析一下那16個參賽者:項羽,李存孝,周侗,高寵乃至李元霸,我都是完全認可的;霍去病,白起,秦瓊,常遇春,我也還算是覺得合理;烈獒二號我不太了解也不予評價,趙日天的存在也是為了襯托先賢們的強大我也覺得挺不錯的;剩下的五位:呂布,關羽,李逵,石虎和鼇拜,我都覺得不配參賽。

首先呂布,在演義中,他確實很強,但是跟別的時期的至強者比起來戰力完全不夠看;第二,他的意誌極其不堅定,投敵次數不是最多,也算多的了吧。這兩個方麵就注定了他無法成為史上最強,他既沒有項羽或其他人傲視群雄的實力,也沒有路飛仰臥起坐的毅力(開掛),在我看來,他不配參賽。

然後二爺,這個就不必說了,武力不是當代第一,人格也並不完美(參見百度百科:乞納杜氏)也不配參賽。

李逵在我心目中甚至可能中國前200都排不上,戰力在當代前十甚至是前二十開外,選他的原因就因為差這一張卡;我個人覺得太過兒戲了。

石虎的武力也絕對不算至高,憑借著堪稱bug的遠程武器,也被霍去病一招秒掉。最後就是滿洲第一勇士,鼇拜,正史中被一群小孩打倒,漫畫中麵對心性比自己差無數倍的李元霸也無法對他造成致死的威脅。

而《終末的女武神》,雖然選角也是槽點滿滿,但如果以一個日本人的視角確實說的通(有一說一,本土buff真的牛逼)本地的人神隻占5/26,別的國家的人選的相較《史上最強》也合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