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小詞,本是自嘲自娛的小品,讀起來甚至有些拗口,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不過,當清華大學校長蔣南翔給毛澤東送去了這期《新清華》之後,事情的發展,便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了。蔣南翔為何給毛澤東送這本書,目的尚不得知。總之,毛澤東看到了黃萬裏寫的《花叢小語》,也讀了他填的《賀新郎·百花齊放頌》……
這是一個特殊的時代,總會發生一些特殊的事情。1957年6月9日《人民日報》發表《這是為什麼》社論,時風劇變,幫黨整風迅速轉為反右。1957年6月19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毛澤東幾經修改的《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文章。就在同一天的《人民日報》第六版上,在毛澤東親自題寫的“什麼話”的欄目下,發表了黃萬裏的《花叢小語》。
黃萬裏上了《人民日報》,估計他自己都沒有想到。接下來的事則更讓他目瞪口呆。
隨即,《人民日報》連續刊登了批判黃萬裏的文章,一夜之間,黃萬裏成了全國知名的大右派。
對於個中曲折,黃萬裏在1995年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說:“有一次,毛澤東遇見我父親黃炎培時很不高興地對他說:你們家裏也分左、中、右啊。《花叢小語》裏把實行百花齊放政策後的國內形勢,描繪成‘春寒料峭,雨聲淒切,靜悄悄,微言絕’。這是什麼話?”
如果毛澤東的確講了上麵的話,那麼可以看出,他不僅讀了那首詞,還牢牢地記著其中的幾句話,可以脫口而出。
沒想到吧,黃萬裏的小說給毛澤東留下了這麼深的印象。1959年廬山會議上,他還在各小組組長的會上說:“有這麼一些中國人,說美國一切都好,月亮也比中國的好。……黃萬裏的詩,總還想讀的。”
他這裏說的“詩”,指的就是前麵提到的那首詞《賀新郎》。
也許毛澤東確實喜歡黃萬裏寫的東西,他曾對黃炎培說:“你兒子黃萬裏的詩詞我看過了,寫得很好,我很愛看。”隻是不知道下麵這首詩,毛澤東讀過否?
自古長才難為用,
孔丘汲汲屈原慟。
居然白首成葫落。
忍對黃河哭禹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