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腦子裏一點憂慮也沒有,甚至沒有挨過打,沒有挨過罵,雖然那時候什麼都沒有,吃的也基本燉燉是水煮麵條,但我並不覺得哪裏不開心,甚至沒有一點負麵情緒。
二零零八年左右,哪天我也記不得了,隻記得是一個中午。
那時候還在讀幼兒園,那些小夥伴的名字我基本都忘記了。
村子的結構是一排一排的,中間有井字格似的水泥道路,就在路邊,村子很小,一個正方形,左邊是一個大坑,裏麵是地,右邊也是一片地,不過中間多了一條路。
這條路一直往前走,通向的是另一個村子,叫欒溝。
雖然名字帶溝,但實際上他不是一個溝,我的村子叫西溝,但也不是一個溝,不過我們的村子的確是從一個溝裏搬出來的,欒溝應該也是一樣。
那天中午,應該是周末了,幼兒班沒有上學,我跟那群小夥伴,一開始是在我們村子的第二排最右邊,有兩個沒人住的二層小樓,這倆樓到現在也沒人住。
那時候我們一起在那兩棟二層小樓門口的一大堆沙子上玩沙子,有一個欒溝的小姑娘帶了一個悠悠球過來,不過那個悠悠球跟現在的比不了,沒有睡眠功能,甚至力氣不大都勾不回來。
我們一群小孩站在沙堆上玩悠悠球,一開始悠悠球的主人,那個小姑娘說要給我們展示一下,我當時可羨慕了,我不知道別人羨不羨慕。
主要是那時候真沒見過悠悠球,更別說玩過了。
那個小女孩說她會玩,然後她把悠悠球甩下去,卻沒勾回來。她玩了好一會兒,然後不確定是她還是別的小孩說讓大家都試試,之後我們就開始挨個試了,不過大家都沒成功,到我時候我試了試沒成功,不過那時候我感覺是我太矮了,悠悠球還沒甩到盡頭就碰到地麵了。
後來我帶大家到我家去了,我跟一群小孩跑上了我家二樓平房頂上,然後站在房頂邊緣。
那時候也沒有護欄,也不清楚那時候為啥站在邊邊上都不害怕掉下去,現在回去看看都害怕走邊邊上掉下去。
我當時的內心想法是,身高不夠,隻要底下有空的空間,讓悠悠球能甩到盡頭,我就一定能把它收上來,哪怕線繞不上圈,隻要力氣使得足夠大,也能甩回到手上。
後來我試了試,發現線的確繞不成圈,正常收不回來,想用力氣把它甩回來也失敗了,那時候幼兒班,力氣真的小的可憐。
甩到一半就掉回去了。
後來大家又都試了試,不過都失敗了。
之後我們都各回各家吃中午飯了,那時候是欒溝的三四個小夥伴來我們西溝找我們玩,我們說好的中午吃飯完立馬去欒溝找他們玩。
我這當然也不是我一個小孩,畢竟一個小孩不安全,雖然當時我們對安全沒有概念。
主要當時一起玩也沒那麼多別的顧忌。
我們沿著那條水泥路一路向前,就到了欒溝。
欒溝這個地方並不像西溝那樣格局是個正方形,也不像西溝那樣每棟房子都是外表一模一樣的二層小樓。
有很多木門泥牆的房子,也有很多小胡同,格局也比較亂。
總體格局就是,沿著那條水泥路向前,一開始是一個很大的曬場,我們這裏把曬場叫“戳”。就是曬麥子,曬向日葵花,曬黃豆的地方。
再然後就是那一片不規則的村子,村子兩邊都有路,水泥路的盡頭就是土路了,往前走就進山裏麵了,還有一條路在曬場旁邊,沿著曬場橫向走,也是通往山裏麵的,不過一個往東邊,一個往西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