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你們覺得應該如何?”
吳克將李宗r、蔣介s、郭清、方先本以及老周等人又召集到一起。不用分析,顯然此次針對中國商船的偷襲行動是一場有計劃、有預謀的軍事行動。現在召集這些人,主要目的就是為確定以後究竟該采取何種措施進行決定。
起初,中國方麵曾警告過交戰雙方集團,中國商船一旦遇襲就將停止所有貿易,並封閉國門斷絕一切與外交往。這種警告在此次遭遇襲擊之前,確實起到保護本國遠洋海運貿易的作用,然而此時顯然已經有國家不再害怕由此而引來的結果。
“我國海軍還很弱小,而現在大大小小從事海洋貿易的船隻實在太多,難以照顧周全!要想減少損失,並且暫時避免與那些海軍實力大國交鋒,我覺得應該實施海禁!不過,根據現在的形式,我們大可不必就此關閉國門,可以讓英法美德日等有需要的國家自己進行運輸,而陸地邊界貿易也可以繼續進行。”
感受到對外貿易尤其是對外軍火貿易給本國帶來的財富,蔣介s第一個發言,建議吳克即使不進行海運,也不必關閉國門,給本國工業發展帶來損失。
其實,蔣介s此番建議也有一些私心在內。此前因新政府成立,依存於國民政府的四大家族以及很多官僚資本都受到強力打擊,幾乎一蹶不振。然而。這部分人畢竟有很大的關係網和經濟基礎,直至新政府工業大發展開始,大量外資湧入,並且日本人將大批幾乎等同於奴隸地勞工運進中國後。這些人在大批訂單的吸引下,隨即轉變形式,掛靠在外來資本之下,再次得到迅速發展。
僅僅2年時間。蔣介s知道自己名下的那些產業,已經獲得將近5倍增長,而與之相關聯的四大家族也從打擊中恢複元氣並至少獲得2倍地發展速度。這還是四大家族在沒能完全轉變以前官僚資本運作方式的情況下形成,蔣介石相信,隻要將那些影響消除,最終四大家族必將再次形成一股強大的經濟力量。
雖然這股力量與吳克團結在吳克周圍的經濟力量無法比較,可隻要這種情況繼續下去,以現在地選舉製度必將為自己帶來更大的政治影響,屆時取代李宗r並不是不可能.1網,電腦站蔣介s在失去對軍事力量的控製後,此時對李宗r國家主席位置極為羨慕。在他眼中。此時的李宗r頻繁與國際社會進行交往,並且屢次在國際社會中大出風頭,實在是極為風光。
“我覺得。當務之急應該是盡快查清是誰我們背後下手,然後著手進行報複!哼!我國海軍雖然還比較弱小。沒有什麼實戰經驗,但畢竟已經有了兩艘小型航母、一艘中型航母,這樣的實力比之以前已經大很多!除了英美日德以及以前的法國外。我們比俄國海軍實力還要雄厚,已經具有一戰之能力!”
國力大張,以及英法美德日俄此前在曆次談判中的弱勢表現,讓李宗r對軍隊和國力充滿信心。作為一位愛國將軍,他認為就此結束海上運輸是種示弱的表現,因此在蔣介s提出建議後,隨即表達自己的意思,不希望吳克就此退縮。
“對!老方和我也與李主席一樣想法。根據老方自商務部那裏得來的數據,海上貿易給我們帶來地利潤極為驚人,幾乎占據政府財政收入四分之一。同時我們工業發展、軍事儲備對礦物資源以及油料的消耗正在急速上升,其中大部也必須通過海上運輸。
一旦這種運輸被中斷,對交戰雙方打擊很大,但對我們自己的工業發展也將產生巨大破壞,因此我們覺得必須將偷襲國找出,給其進行堅決打擊,確保海路暢通!以前我們閉關鎖國,隱忍退讓,結果也沒換來和平,此時我們要堅持對外貿易,就必須要強硬出擊!”
堅決打擊?強硬突擊?能進行潛艇偷襲地國家莫過於英、法、美、德、日、俄這幾國,俄國首先可以排除,自顧不暇的俄國根本沒可能在阿拉伯海對中國船隻進行偷襲,而且急於需要中國物資地俄國也不可能偷襲。除此之外,其他各國均想將中國拉入自己一方陣營,任何一國都有可能冒此風險嫁禍他國。
如果是英、法、德、美、日幾國,英法已經亡國、德美距離中國又太遙遠,以現有的海軍力量根本無法進行任何有效報複,隻有日本本土以及南北兩線日軍時刻在中國遠程空軍打擊之下,可是日本敢這麼做麼?難道日本不怕本土再來一次“烈火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