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大戰 第156章 黃河血戰(下)(2 / 2)

然而即使是撤退也非常困難,直升飛機始終在他們頭頂盤旋打擊,並不斷以閃光彈為攻擊部隊提供指引,預備旅旋即對其留下的阻擊部隊僅以少量部隊應付,主力繞過敵阻擊部隊猛力追擊。直至天明,山下奉文旅團第一聯隊僅以千人逃回禹城,餘部不是被消滅就是零散“流浪”在這一片新舊黃河的河套之間。

隨後其第二步兵聯隊也在十四日夜遭到致命打擊,第二步兵師團雖在正麵做好迎戰準備,但是因第一步兵聯隊幾乎失去戰力,預備旅在直升飛機的協助下,直接自禹城邊向就黃河南岸切入,隨後一路向西迅猛進擊,遇有日軍頑強抵抗則立刻呼叫飛機以淩空掃射或投擲燃燒彈進行大力支援。

於此同時,謝部軍預備旅也在炮兵火力支援下向東對攻,致使山下奉文第二步兵聯隊不得不極速收縮兵力,趁著黑暗向南分散迂回突圍。至十五日,山下奉文旅團僅以3000餘戰鬥非戰鬥兵力困守禹城等待援助,第四旅也在冠縣境內奇襲敵三浦敏事部輜重部隊,迫其進攻乏力,所部均退回冠縣待命。至此,板亙征四郎之合圍計劃完全粉碎,日軍第一波圍繞黃河的一個星期的攻勢就此停止。

隨後寺內壽一根據戰報,急派獨立第五旅團增援禹城,穩固前線陣地,同時命令第十五師團向前抵近,準備發起第二輪攻勢,而日軍自本國增派之116師團也在通過天津港口向華北方麵軍輸送,第102師團向上海方麵集結。第一波攻勢失敗,日軍參謀本部在激進分子的叫囂下,再次決心擴大戰爭,務必使中國折服。

此戰在謝部的兩個德**事觀察員在對破甲槍榴彈以及闊麵地雷地觀察中,意外發現謝部士兵的半自動步槍在使用中的優秀表現,起初他們認為也就是一種衝鋒槍,然而經過實戰發現,這種槍竟然比其本國生產地衝鋒槍戰鬥性能優良很多,兩名急忙將這種槍的參數寫下,通過電報發回本國。

隨後直升飛機在謝部反擊戰中地表現,更是讓這兩個家夥激動不已。此時的德國已經有直升機誕生,但那僅僅是一些個人的實驗用機,木結構如飛艇一般緩慢遲鈍,不僅簡陋無比,更無任何軍事使用價值。德**部也在現有螺旋漿飛機優勢地位下,對直升飛機並未投入多少研究,然而通過連續兩夜地反擊戰,兩名觀察員充分感覺到那種懸停在敵軍上空的恐怖打擊威力。

任何暴露目標對其來說都是被打擊對象,比起裝甲部隊來說,其更有空中以及速度上的優勢,而且不受道路限製,可以隨意進擊任何敵軍集結目標,可以隨意在敵軍指揮陣地上空,尋找火力點,指揮官進行重點打擊。這種精確的打擊方式不僅是裝甲部隊不能擁有,連螺旋槳飛機也無法實行達到,在往深一點層次想,在無空中威脅的前提下,此飛機還可搭載戰鬥人員進行蛙跳戰術,搶奪戰術高地,甚至對敵後方進行滲透,截斷敵軍類如橋梁之類的關鍵通途等。

雖然後幾種戰術在這兩夜的戰鬥中,兩名觀察員並未實際見到,但是通過他們過硬的軍事素質,還是逐漸推測出來。

其實不僅是這兩名觀察員素質奇高,其他幾名同樣具有相當強的分析能力。這次德**部在吳克這裏發現連續發現三種新式武器,推翻了一直以來他們對中**事實力的認識,使得他們對中日戰局未來開始迷惑起來。

希特勒與日本簽訂協約,很大部分是因為日本戰據中國東三省,直接對蘇軍西伯利亞地區構成威脅,可以牽製蘇軍大量兵力,對德國未來戰略計劃非常有利。因此在日本對中國開戰後,希特勒立刻決定犧牲在中國的利益,以換取日軍的支持。

畢竟在當時,希特勒認為日本獲勝的可能非常大,且已經具有占據東三省形成逼迫蘇聯的勢態,而中國國民政府工業、軍工、普遍士兵戰術素質均非常低下,雖經德國一度大力幫助,終因底子過於薄弱,且國內陷於內戰而不能在日軍進攻之前完成改變。淞滬一戰,國民政府部隊雖頑強抵抗,終究使得德**情人員得出非常不妙的判斷。

如果您喜歡這本書,請來,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六|九|中|文|書友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