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軍部,吳克還沒有說什麼,參謀長老周在聽了兩人意見後,先就從自己理解的角度毫不客氣將兩人意見駁回。老周最能明白吳克的意思,他從宏觀上看到了裝甲部隊以及自動武器的未來,對於限製這兩種裝備展的想法,極不讚成。老周說完後,吳克這才接過話茬繼續說到:
“兩位,參謀長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裝甲部隊以及自動武器等裝備,雖然消耗巨大,但可以取得的效果也同樣巨大,如改變裝備,我軍為維持戰鬥力,將不得不再次擴充一倍多,我的李總長,現下我軍戰鬥部隊5萬多人,連同通訊、醫療、工程橋梁、軍工生產、後勤保障部門等部門總共已有10萬之眾,占我實際控製區域人口總數近百分之一,你能想象達到百分之二會是什麼樣子麼,那時候你的後勤負擔到底是減輕了還是增加了呢?”
說著話,吳克故意刺激了一下李長青,反問了一句,然後繼續說下去。
“我軍控製地區人口不過千萬,輕壯勞力總體不到一半,人力資源非常有限,因此,前期批準增加裝甲車數量的基礎上,我決定將所有裝甲車輛都在近期編製成裝甲部隊,最大限度的提高部隊機動作戰能力,以及火力優勢,盡量減少兵員增加數量,以質抵量,采取精兵措施,減少人力資源浪費,使得社會生產可以持續展。
雖然如此會加大能源消耗度,提高對工業生產規模的要求,但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如此調整不僅節約了人力資源,還可以使生產效率大幅提高,同時也可以讓三年以來,巢城積累下來的工業生產人力、物力、技術等基礎得以快向周邊擴張,同時擴大的生產規模也可以培養出更多的技術人材,為以後本地區實現工業化奠定基礎。
而兩位所提出在部隊中換裝一部分日製武器的建議,我看沒有必要,我軍可以用繳獲來的日製武器進行訓練,使各戰鬥單位熟悉日製武器使用方法,以及形成相應的作戰戰術,以備萬一就可以,完全不需要專門為這些製式武器專門組建部隊。製式混亂很容易給作戰部隊、後勤以及軍工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至於戰略物資以及燃料問題的解決,我想困難是很大,不過有困難是好事,能解決困難才代表後勤部門真正成熟。戰爭打響戰略物資匱乏、資源緊張是普遍情況,如未戰之初就因為這些因素,對部隊做出有損戰鬥力的決定,無異於在拿士兵生命作資本,即使你們能說服戰士們同意,在我這裏也不會被通過。
燃料供給、礦產供給以及其它軍需物資供給,在目前我地區依舊隻能采取收購囤積,燃料、鋼鐵、銅、鎢、硝石、硫磺等物資,後勤部乃至地區政府至少需要做到戰時全天候使用一年的儲備。完成這個任務確實很困難,但戰略物資價格上漲,各勢力都會變的很困難,大家都需要這些物資,尤其是槍支、大炮、彈藥等裝備物資。
日製武器對我軍用處不大,對其它抗日力量用處卻非常之大,為此,倉庫裏繳獲的那些日製槍炮,我地區在留下足夠民兵使用的數量後,完全可以和其它勢力用來交換所需物資。我想,武器價格上漲總比那些原材料上漲幅度要大,交換對我軍來說隻會賺,不會賠。燃料方麵,上海海麵雖然被日軍封鎖,但石油在國內還有一些存儲,可以想辦法吸收過來,另外也可以通過廣東、福建等地走私一些,想盡辦法將燃料總存儲量維持至一年時間,在短期內通過武器交換應該能得到實現。
李長青、王克強,後勤、軍工交給你們兩位,不僅要你們負責分配、製造、你們還要給我將其在巢城、不!現在應該說在六、霍地區給我擴大成一座兵工基地,將眼光從我軍所需擴大到全國各抗日勢力所需,大量仿製日製或南京政府德製武裝對外進行交換,以生產能力為我地區吸納物資,供應我軍機械化部隊消耗。為此,作為啟動資金,倉庫裏的那些剩餘槍炮就交給你們全權負責,隻需要將繳獲的重炮先期留下一部分,作為長江岸防就行,另外,唐林水軍部隊所需水雷、魚雷等裝備,以及山地步兵所需各種地雷,從現在開始要優先供應。”
吳克將自己的想法一股腦說完後,李長青、王克強立刻將眼睛瞪的溜圓。
“將六、霍地區建立成一座支援全國抗日力量裝備的兵工廠,好大的計劃!軍長,還是你行!”
李長青稍微一計算,用武器和生產度交換物資,在已有物資的前提下,確實是最有效的吸收國內已有燃料儲量和其它物資儲量的辦法,運作得宜可以達到良性循環,使本地區物資儲備以及兵工建設越來越大,同時也能補充機械化部隊的巨大消耗,還能與各需要武器的勢力團體拉攏關係,為本地區展創造條件,而且,對於那些急需武器的勢力來說,這簡直就是天賜良機,屆時肯定會拚命搜集物資送來交換武器,不在需要自己那麼辛苦的去收集,真是一舉數得,後勤以及軍工各部門一定會因此得到大規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