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眼下的中國還存在隱患3(2 / 2)

教育和醫療事業

中國的教育和醫療事業也十分值得擔憂,教愈業化本來是正確的做法,但是中國卻用錯了。中國的教育重點不是在培養更多更

好的人才,而是通夠斷的擴招,將榨取學生錢財作為手段。如此教育,如何讓人們對未來的祖國充滿信心?醫療問題同樣也是不可回避的,在中國看病難早已經不是秘密了,無論城市還是鄉村,醫療費用都是高昂無比,小感冒花費千元未有療效並不稀奇,住院十幾天花費上萬元同樣不是新聞。在農村尤為嚴重,很可能農民辛苦賺了一年的錢,一次感冒就給花完了。“沒什麼別沒錢,有什麼別有病”,這已經成為無數中國人信奉的格言。

教育和醫療保障是民生關心的基本話題,隻有將這些問題解決好,人民才能活得安心,活得快樂,政府才能長久,領導才能得到信任。

外資依賴

過去幾十年裏,中國為了吸引外資,往往會給外企開出額外的優厚待遇,如中國的內資企業所得稅的名義稅率是33%,而外資企業則隻有15%~24%不等。隨著大批外資企業落戶中國,帶來了經濟上的繁榮發展,使得中國GDP迅速增加。但是,中國國民總收入並沒有取得與GDP同樣的發展速度,如此長期下去,很可能導致“增產而不增收”、“繁榮而不富裕”的後果。也就是說,中國國內創造的價值有很大一部分並沒有成為真正的收入,而是會流向其他國家變成外國人的財富。言下之意,就是中國對外資的依賴性很大,一旦他們退出,中國就可能損失慘重。

一份統計顯示,截至2004年9月份,中國共吸引了外商的直接投資5500億美元,而每年又有上千億的財富流向國外。中國讓出市場,並沒有換來技術上的優勢,反而使得國內企業被外資企業壓製,顯然是不利於中國所提倡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依靠吸引外資,固然能夠帶來一時的高速發展,但並不能形成長久的發展力,能夠持續發展的策略是隻有讓自己掌握核心技術,掌握經濟命脈,掌握主動權。因此,中國應該盡早擺脫依賴外資的現狀。

國際環境的壓力

中國向來主張和平,可是世界各國卻並不想讓中國和平,尤其是以美日為主的資本主義國家,無時無刻不想阻撓中國發展的腳步。但美國和日本都是經濟和軍事強國,中國想要趕上他們的步伐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這也是一項大的挑戰。

大國思維

在科技領域尤其是在航天領域方麵,中國並不比西方強國差多少,甚至還高出日本不少。中國應該抓住優勢產業,牢牢地占據一席之地。

曆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所有大國的崛起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隻有給自己施加一定的壓力,中國的明天才會更美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