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眼下的中國還存在隱患(1)
自從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從一個貧困落後的國家慢陸入大國的行列。近些年來,關於中國的溢美之詞也越來越多,尤其是在2008年,中國經曆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神七”成功升天等多件大事後,國際上對中國更加刮目相看,國人不免有些驕傲情緒。事實上,和西方強大的工業文明相比,中國的力量還是很弱的,而且存在相當多的隱患。
中國有句古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因此,國人必須清楚地認識到,眼下的中國不僅僅是繁榮富強,還有很多需要解決的棘手問題。具備憂患的意識,其本質就是承認一種生存的壓力,有了壓力才會有奮鬥的動力,才會有自強不息的精神。那麼,眼下的中國究竟還存在哪些隱患需要解決呢?中國應該如何用行動化解難題呢?
領土統一問題
中國有著960萬平方公裏的領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國,而大國自有大國的難處,領土統一向來就困擾著中國的發展之路。
台灣問題:曆史的遺留問題
台灣,一直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的一部分。中國的內戰結束後,由於蔣介石不得民心,**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導人,而蔣介石則率國民黨去了台灣,使得台灣與祖國母親分離了幾十年之久。曾經有一段時間,台灣與大陸的關係很不友好,甚至是敵對的,兩岸人民不能相互來往,無法進行生意上的交流,甚至不能互通郵跡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實行和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促進,台灣與大陸之間終於慢慢消除了隔閡,並開始互通有無。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內地與台灣的交往越來越密切,實現了“大三通”,出行的人不必再忍受“轉機等待”之苦,且中國內
地的人還可以赴台旅遊,更多地了解寶島台灣的文化。從一開始的敵對關係到如今的交往密切,這一切跡象似乎都在表明,台灣與祖國母親的懷抱越來越近了。再加上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後,其經濟一直保持穩定繁榮的發展,也讓人們更有理由相信會對台灣回歸起到有利的影響。有人甚至斷言:台灣回歸祖國已經指日可待。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台灣,一直都是中國人民心中的痛,它一日不回歸祖國,祖國就會留有遺憾。可是,但凡涉及政治問題,就會變得相當敏感,美國這個“好事佬”當然也不會放過這個大好機會。一直以來,美國都明目張膽地為台灣提供先進武器,口頭上卻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種兩麵三刀的做法早已讓人深惡痛絕。
雖然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製”方針是前所未有的新理論,但誰也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偉大的理論,它的曆史地位不亞於“改革開放”。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每個中國人心中美好的願望。不過,中國也不能不顧慮台灣同胞的感受,畢竟這是一個曾經“被遺棄”的島嶼,要他們重新返回祖國的懷抱,他們自然會有許多顧慮。再說,長期以來台灣民眾都處在一個**、**的教育意識形態下,也使得他們對祖國大陸不夠信任、不夠諒解。中國要想在台灣問題上更加順利,必須先抓住民心,然後再拿出可以讓台灣同胞信任的東西來。
西藏和新疆問題
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但由於西部環境惡劣、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發達等因素,因此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中部和東部,造成了人口分布不均衡的狀況。西藏和新疆是西部最大的兩個省,且都處於國之邊緣地帶,因此這兩個地方也就成了分裂分子的集中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