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個硬幣的兩麵
一枚硬幣有正反兩麵,任何事物也同樣如此,都具有兩麵性。這兩個方麵緊密相隨,誰也擺脫不了誰。金融海嘯之下,中國經濟麵臨著挑戰,同樣也迎來了機遇。
金融海嘯下的挑戰與機遇
從2007年開始,股市就表現出反常現象,但是沒有人意識到,直到2008年,金融海嘯席卷全球,成尉世紀重大的事件之一,被記入曆史史冊。
從2008年年初開始,到當年11月份,美國標普500指數下跌了36%,香港恒指下跌了50%,上證指數則下跌了67%,多個國家彙率貶值20%以上,令投資者損失慘重,甚至多間美國銀行瀕臨破產。造成整個世界的經濟不景氣,失業人口增多。
多年來,美國經濟增長一直名列前茅,實體經濟方麵更是有著長足的發展,然而,經此危機,美國結束了數年的繁榮,經濟增長率開始轉負。全球經濟已經連體,於是在美國經濟遭受重創的時候,其他國家的經濟也難以幸免,全球經濟隨之陷入蕭條,中國的經濟也有專家預測可能從11%的增長速度降至8%左右。
由於受金融浪潮的影響,先前與經濟增長有密切聯係的大宗商品價格開始大幅度下降,油價從高位跌落了50%以上,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麵對失勢的經濟、動蕩的股市,全球投資者哀鴻遍野。麵對如此強勢的金融風暴,曾經**盎然的金融投機者也不敢隨意奔走在各國演講,將自己張揚的言語收斂不少,不敢再漫天胡侃。
我國的經濟增長有三大引擎,首先是位居全球榜首的驚人出口增長率;其次是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基礎設施支出,已使固定資產投資猛增了一半以上;另外,外商在中國的投資也是增長的一個方麵,中國的經濟在這三大引擎的拉動下有著飛速的發展。但是,現在受金融海嘯的影響,我國經濟增長的三大引擎中,出口的拉動力明顯減弱。據最新的一項宏觀數據顯示,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的經濟極為不利,出口首當其衝受到影響,沿海各地的一些出口企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壓力,許多企業不能應對金融風暴的影響,紛紛倒閉破產。
中國的經濟雖然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但是,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趨勢會因為金融海嘯的影響而從此改變嗎?改變肯定是有的,但是,在不利的環境中,我們應該具備高瞻遠矚的戰略目光,理性地審視經濟上遇到的困難,盡可能的尋找解決的方法,這是中國經濟所麵臨的挑戰。在應對挑戰的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伴隨挑戰而來的是機遇,機遇與挑戰同在。
首先,在金融海嘯的影響下,大宗商品的價格大幅度下跌,中國工業長期麵臨的成本壓力得到緩解。中國的製造業和終端消費需要大量的原材料,但是,自2004年以來,原材料價格一直上漲,這成為困擾這些行業的一大難題。國際投資商奔走在各國,鼓吹著“中國吃光世界”,宣稱中國人開上汽車,全球石油就會枯竭,借機炒作石油、銅、鐵礦石、鋁等基礎商品,使中國人辛苦掙來的財富輕易地流入到投機商和少數國際壟斷企業的腰包。大宗商品的價格如果能夠維持在一個合理的低價位,對中國的消費和經濟的長期增長是非常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