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中國上演了一場悲劇,將國民的精神都撕裂了,它的罪魁禍首是奶粉:因為食用了含有大量三聚氰胺的三鹿奶粉,許多嬰兒成為曆史上年齡最小的腎結石病人。這對中國新生一代的危害無疑是極度嚴重的,不說是“絕後”,那也可以說是“空前”。
三鹿奶粉事件上演
6月28日,蘭州市的解放軍第一醫院診治了患“腎結石”的首例嬰幼兒,這個孩子從出生起就一直食用河北石家莊三鹿集團所生產的三鹿嬰幼兒奶粉。7月中旬,甘肅省衛生廳接到了醫院嬰兒泌尿結石病例報告後,立即對此展開了調查,並報告衛生部。之後,僅僅兩個多月的時間裏,來這家醫院就診的就有14名嬰兒。
9月11日,除了甘肅省之外,其他的地方也都發現了類似的案例。當天晚上,衛生部經過調查指出,患兒大多都有食用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曆史。再深入調查,又懷疑是石家莊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所生產的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受到了三聚氰胺的汙染。
其實,在事件發生之前,三鹿集團內部已經檢測出了相關問題。可是,檢測之後並沒有采取緊急的補救措施,而是繼續銷售。
9月13日,黨中央、國務院對此事件嚴肅處理,並做出部署,啟動了國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級響應,並專門針對此事成立了應急處置領導小組。
事件曝光之後,政府反應相當迅速。2008年8月24日發布了《食品召回管理規定》:嚴令必須及時召回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甚至死亡的,或者流通範圍廣、社會影響大的不安全食品。
各個相關的部門都對“腎結石事件”高度重視,立即采取了措施,及時妥善地進行了處理。國家還要求各地衛生行政部門及醫療機構都做好充分救治患兒的準備,對各地的醫務人員也進行了相關培訓,並且製定了免費診療政策,還組織了專家主持診斷和治療,所需要的費用都由接診醫療機構及同級財政先行墊付,保證患兒得到及時診治。
2008年9月11日,國家質檢總局發文要求在全國檢查三聚氰胺,國務院迅速組織安監部門對全國範圍的奶粉生產企業進行認真的檢測,及時、逐一地將不合格的產品都公之於眾。對檢查出有問題的奶粉,沒有出廠的立即就地封存,不得出廠;對已經進入流通領域的,立即下架、封存;對已經售出的全部都召回。使所有存在問題的奶粉不再流入到市場上,對出現問題的,政府都查明其原因,查清責任,依法嚴肅處理。若消費者購買到有問題的奶粉,可以向經營者和生產者要求換貨或退貨。
此外,中國政府總理向全國人民群眾說“對不起”。為了不讓此類事件重複發生,國家終止了施行8年之久的食品質量免檢製度。
政府不僅關注事件處理措施,為了避免不讓此悲劇再次重演,還建立了新的製度。從9月17日起,國家質檢部門向每一家嬰幼兒奶粉生產企業都派駐了監管員,將企業的原料進口和生產的各個環節都把好關,對產品實行批批都檢驗的檢測製度,沒有經過檢驗或者說是檢驗不合格的,一律都不可以出廠,確保檢查之後,每一批出廠的產品都符合食品質量安全的標準。
在中國完成了奧運的夢想之後,“三鹿”可以說是帶給了我們一個不亞於四川地震的“意外事故”。從事件發生到危害到全國各個地方,再到三鹿集團董事長所做的回應,這一切看起來都極像一種諷刺:既然事先已經知道食品出現了問題,為什麼不及時采取措施?既然了解到事情的嚴重性,為什麼沒有相關人員站出來說話?多少無辜的孩子因此受到了無法彌補的傷害?多少家庭因此失去了幸福?這些,又豈是道歉的話可以填補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