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的強大離不開對科學的不懈追求,中國的崛起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20世紀末以來,中國丟棄了傳統的保守主義情緒,融入現代化世界版圖中。當中國認識到科學發展道路的重要性後,就開始尋找一個西方的模板,企圖複製一個西方文明。在流了無數的鮮血、斷送了無數的人頭之後,我們終於找到了一條正確路,那就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如今的中國在經曆了一條漫長的現代化道路後,已經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所以我們要睜大眼睛看待中國的未來,看待人類的未來。
複興傳統不能走歧路
中國走上世界舞台的道路真的很艱難,為此中國人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但是堅強不屈的中國人仍舊挺過來了。回首整個20世紀,我們大部分時間混得跟無照攤販似的,東投西靠,哪有現在這條件?現如今,人們的生活提高了,開始大肆倡導複興傳統文化。這樣的現象正說明了中國國勢的強大,人們在追求物質生活滿足的基礎上,更加強調的是精神生活的豐富。
但是,複興傳統文化切忌走上歧路。也就是說,我們在倡導中國傳統文化的時候,也不能掩蓋了西方科學。這100多年的現代化的確是資本主義世界體係強加給我們的,為此我們付出了沉痛的代價。但同時也要承認,光靠傳統我們走不出近代大危機,還要靠現代化。你喜歡柏油馬路也好,不喜歡柏油馬路也好,那是必由之路,花蹊柳徑是走不出去的。數理化並不是每個人天生就喜歡的科目,但是我們卻不得不揣上它,因為隻有這樣才能走遍天下都不怕。另外,我們也要承認,現代化在相當程度上也是一種內在於我們的東西,它符合人類絕大多數包括中國人對舒適、富裕、長壽、快樂、健康、清潔、便捷這類古老而恒久的價值追求。坦率地說,沒有西方擴張,我們或遲或早也要走上這條路。所以我們對待西方文化應該摒棄其糟粕,吸收其精華。
西方文化中的科學技術和工業文明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貢獻,也是這個原因,讓他們成為世界的霸主。按照當時西方遊記的說法,清代的北京是一座臭烘烘的城市(當時的巴黎、倫敦也好聞不了多少),抽水馬桶以及城市排汙係統的普及,歐美、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確是得益於工業文明的歐風美雨,雖然鴉片炮艦也是那陣風雨送來的。西方文化確實給這個世界的工業發展帶來了了不起的貢獻,但是他們卻以此來欺壓其他民族和文化,他們唯我獨尊,多吃多占,這樣就引起了後者的反抗。這反抗包括了學術、文化上對“西方中心主義”的批判。批判的基本立場和大方向是對的,不過凡事過猶不及,如果僅為今天批判了西方的霸權,就要求徹底將西方文化丟棄,不區分其中的精華與糟粕,那麼國家就不會有長遠的發展。
中、西方最鮮明的對比要數醫學上的。一個患者左手發麻,西醫會讓他查神經,查頸椎,查心髒,查腦血管,而不會攥著他的手不放——會攥著他的錢包不放。心髒虛弱,西醫也會把原因找到兩三尺之下的腿部肌肉。由於分析多了,分析深了,知識就從經驗上的簡單相關升級到複雜的因果聯係。西醫遵守的是原子理論,但是他們絕對不會僅停留在原子理論上,它的趨勢是從原子論走向更高的整體論。
未完待續,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錄新浪原創訂閱更多章節。支持作者,支持正版。
新浪原創:http://vip.book.sina.com.cn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