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戰爭的需要,李離對於兵力的需求也在變大,而擴軍也成了僅次於此次戰爭的事情了。
李離對於這次招兵的標準倒是下降了不少,差不多就是之前招收警察的標準。
但就算是這樣,寧波適合的人也不足萬餘,因為合適的不是已經入伍就是從事各種工業技術工作。
從工廠抽調出來當兵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工業也是要進行的,沒有工業支持,他哪裏能有現在的實力。
於是,他將目光放在了紹興,台州,杭州還有嘉興。
紹興和台州離寧波是很近的,而寧波聯防司令部管轄的軍事範圍就包括了他倆,還有一個舟山群島。
所以對於這兩個地方,李離是早就有軍事和經濟滲透的。
這兩個市的人口加起來起碼都有四五百萬之多,而原先李離是沒有在那邊招兵的,因為自己在那邊的力量和話語權不大。
其次還有就是低調,但是現在已經暴露太多實力了,自己想要安全就必須再加強自家的實力。
再加上紹興和台州這幾個月被王亦居分別駐紮了一兩千人,就算是招兵也沒有地方勢力會搞出什麼太大的幺蛾子。
至於杭州這邊的話,就隻能看看自己從前的戰績能不能吸引一些精神覺醒的人來了。
反倒是離的最遠的嘉興,李離是最不擔心的。
這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幾個月的戰鬥,日軍都已經完全侵略了嘉興市。
之後在半天的時間裏就屠殺幾千的無辜百姓。
若非聯防軍及時趕到,這個數字會增長十倍乃至於是百倍。
經此一事,若還不能幻想嘉興人心中的那份救亡圖存之心是話,那李離的心也會變得沒有希望的。
但是,這一切都沒有發生,紹興和台州的征兵是從開戰次日的三號開始的。
當地駐紮的部隊在二號晚接到聯防司令部的命令後,便立刻開始準備招兵事宜。
一天時間就足足招收了將近兩萬人,這是設在兩個市數十個征兵點的成果。
而且王亦居聽到這個消息後還知道,這是因為征兵消息暫時沒有擴散開來,不然招的數量會更多。
而次日兩市的招兵數量也確實是印證了他的這個想法。
嘉興的招兵是從四日開始的,每收複一片地區,李離就會派出人去救助那些因為此戰無家可歸的人。
李離憑借著手上擁有的美鈔和他工廠製造出來的工業品,從東南亞購入了大量的糧食。
也隻有這樣,才能在這起步階段讓寧波免受饑餓的困擾,可以安心發展工業經濟。
除了糧食,被服廠和其他工廠生產出來的衣服帳篷,被子等也通過幾千輛卡車送過去了。
這一係列的舉動直接為寧波,為李離他們收獲了大量的民心。
這種賑災的舉動對於統治者來說就是動搖他根基的存在。
但是南京那邊卻不這麼做,他們貪汙的錢還不夠呢,現在哪有閑錢來管這些。
而這一簡單的行動就直接讓嘉興百姓給雙方打下了標簽。
四日的招兵就是最大的表示,三個師後勤隊伍在嘉興設置了上百個招兵處,單五號那一日就招收了超四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