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混沌——賈平凹散文隨筆集》書衣隨筆(1)(1 / 3)

近日在省軍區招待所開會培訓,離嘉彙漢唐書城很近,幾次想去漢唐書城逛逛,都因故未成行。今晚飯後散步到漢唐書城,想看看紫香槐博客散文叢書是否上架,轉了一圈未見博客散文叢書,不免失望,正在這時卻發現了這本書,令人高興。

我與此書有緣,在編《賈平凹文集》時,要收集散文隨筆新作,曾向平凹征集,平凹讓我找魯風,說正托魯風編一本名為《扶風》的散文隨筆集,那兒有散文隨筆新作。遂打電話給魯風並得到熱情的答複。

不久魯風送來平凹的散文隨筆,多為手稿複印件,令人喜愛。遂編入《賈平凹文集》第十八卷,並複印一份寄北京三味書香圖書公司排印。今中午忽接三味書香圖書公司人員電話詢問改書名事宜,原來前幾日接魯風電話說交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扶風》一書,已改名為《混沌——賈平凹散文隨筆集》,於是如此囑咐一番,且咬文嚼字地說成《混沌》。

今看到此書,書名卻寫成《渾沌》,孰對孰錯,難以定奪。記得平凹有一幅書法“我是混沌別來雕我”,寫的是“混”而不是“渾”,難道平凹也寫錯了嗎?回去查查平凹書法原件和字典,弄清楚後再說。做人要混沌,而作文卻應推敲。

記於2007.9.12

今晚從會上回到辦公室處理事務後,翻閱《〈秦腔〉大合唱》,找到平凹的那幅書法插圖“我是混沌別來雕我”,是“混”而不是“渾”;又翻看《現代漢語詞典》,“渾”字的解釋中有天然一項,卻無例詞;而“混”卻有“混沌”的例詞,詞義釋為:我國傳說中之宇宙形成之前模糊一團的景象:混沌初開。那麼我就釋然了,也很明了,平凹的書法寫的是對的,而書名卻是錯的,打問魯風兄,他說書名原為《扶風》,是出版社後來臨時改的,沒想到折騰錯了,令人遺憾。

又記於2007.9.13

平凹序言猶在耳

1997年我編輯出版第一本作品集《行餘集》時,請平凹為我的文集作序,平凹痛快地答應了,並很快寫出了《行餘集序》,序文一開頭就寫道:世上的壞人和好人是平均分配著的,所以在任何地方你都能遇著壞人或好人。王新民是好人。這一定性之語無疑是對我做人的肯定,也是對我的鼓勵和鞭策。十年過去了,捫心自問,可以無愧的說沒有辜負平凹的評價。

平凹還在序文中對好人做了進一步的闡述,他說:好人老實,老實並不性鈍,隻是心存善良。在我接觸過的文人中,有些是寫大文章的,有些是寫小文章的,大與小沒有高下之分,如花卉成於形色,樹木就為著粗壯,而寫小文章的人中,很多曾寫到過我。寫我的,不論或褒或貶,隻要真話真說(後以真話真說作為拙著書名),我都視為朋友,即使還不認識,也心向往之。

在對壞人壞事的批評後,他又親切地寫道:王新民與我相識的時候,我們感覺裏就很熟,近十年了(從1985年編輯《平凹遊記選》至1997年寫序時相識計已有十幾年),我卻並不是有酒有肉就想到他,他來了就來了,要走就走了,從未迎接送別。熟而平淡,這也是好人的交往。自家是沒有客氣的,好人的好處就在於似乎並不見其的好處。

接著他對我的寫作進行了簡明中肯的評價:他那時熱衷寫文章,這些年來雖編書編刊工作超常的繁雜,但勁頭不減,文章越寫越好,篇幅不大,觀點分明,絕不為名逐利而趨炎附勢,也不落井下石作投機,記敘個人生活,一片真情,談論文壇事故,一腔真言。正由此,贏得普遍好譽,都說他好人好文。

最後他寫道:好人的朋友多,他的這些小文章就有人肯來編,肯來出版。讀這些文章,便知一個平凡人的生活的辛勞和快樂,便知這一時期的文壇是是非非的駁雜,更知他純樸的人格。寫小文章從某種意義上講較省力氣,但寫小文章又最容易鑒定作者的好壞,有多少人敢把十餘年來隨著世事沉浮而寫成的小文章成冊出版卻不刪減修改呢?王新民敢。這就足見好人能長久的好處。

十年來平凹的序言一直言猶在耳,成為我做人作文的動力,真善美是我寫作的原則,自《行餘集》出版後,我堅持寫作,相繼寫作了二百多萬字的作品,陸續出版了《賈平凹打官司》、《書友賈平凹》、《真話真說》、《走馬書林》、《渭河大水災》、《不惑集》、《高考大透視》、《〈秦腔〉大合唱》、《龜兔賽跑》(與女兒合著),加上《行餘集》總計十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