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給母親祝壽書(1)(3 / 3)

2009.6.15衛生.傷生.養生——裝修小記(續)

在鄉下把拉撒的地方叫茅房,茅房是農家最需要卻用力花錢最少的地方。常是在後院拐角最沒用的地方挖個坑,用殘磚破瓦壘兩堵矮牆,上邊通天,下邊接地。肥水不外流,臭氣不撲鼻,常是懶人逃避勞動或如我流者看書的好地方。

記得賈平凹在書中曾寫到他初到西安內急,找老家茅房式廁所找不到,好不容易看到寫有廁所字樣的房間,卻不見茅坑,情急之下不得已拉開隔擋的門,才找到了類似茅坑的大便池解了急。

來自農村的筆者也有過上述的經曆,從集體宿舍繼而單間房直到三室兩廳已搬過四五次家,變化最大的是衛生間,從簡易的蹲便器到講究的坐便器,從單一的拉撒功能到兼衝澡洗澡的多功能。一言以蔽之,衛生間成了裝修中費力費錢最多之處。

就說近來的裝修吧,僅衛生間的潔具就不知轉悠了多少次家具城,貨比N家,終於訂了貨。等了一個多月終於等來了貨和安裝人員,卻不幸發現,麵盆與樣品不同,沒有樣品大方,整個小了一圈;鏡子旁邊少了兩木折板;客衛的馬桶是樣品,沒有包裝,有擦傷劃痕,主衛的馬桶包裝得很好,但拆開看了一眼,還未動手尚未蹲,就掉落了一塊,陶瓷像酥鬆的黃土,未用就散夥,大熱天你說叫人上火不上火。

上火也無濟於事,無奈隻好交涉補貨或換貨。隔了幾日,該補的貨補齊了,也安裝上了。但換來的麵盆卻大了些,裝不上,又沒有合適的。咋辦?退貨不可能,唯一的辦法就是切割打磨,削足適履的故事再度重演,切割機響起了殺豬般的叫聲,屋內灰飛霧漫,裝修工成了楊白勞,筆者的耳鳴又起,此景此聲使人目不忍睹,耳不忍聽埃。

幾經折騰切割得差不多了,一個瘦弱的裝修工需要幫手一塊裝麵盆,於是筆者責無旁貸地幫裝修工抬起了麵盆,似乎還是差一點,試裝了兩次還是進不去,就像過去老太太年輕時候纏小腳一樣得一纏再纏,才能達到三寸金蓮一樣,又切割打磨了幾次,筆者又幫著裝修工裝麵盆,還是差一丁點,一而再再而三,第三次裝時不慎一個角磕破了,大家頓時都傻了眼,可以說前功盡棄。

在場的妻和親友像放了氣的氣球,一陣沉默後埋怨之聲四起。筆者急忙勸解說:曾國藩把他的書房命名為求缺齋,何故?人世間哪有完美無缺的人和事,謙受益,殘臂的維納斯更美麗,而滿則溢,圓則虧,吃虧是福。聽了我的話大家的情緒才陰天轉晴有了好轉,商量起解決的辦法。

翌日,妻和親友與商家協商交涉後,達成一致意見,先派人打磨安裝上去,破缺之處用膠水膠上,且要黏結得天衣無縫,免得細心的親屬看出破綻。連日高溫,再也折騰不起了,罷罷罷,趕快做完,已達百天的裝修該告結束了,好讓吾“民”休養生息。

2009.6.26義務裝修監工員——裝修小記(又續)

自房子買到手的時刻起,裝修就進入我家的議事日程。過去我們簡裝過小房子,那個焦頭爛額的疲於奔命的忙碌至今想起來猶有餘悸。如今我和妻在職忙於工作,加之孩子畢業考研等事務纏身,所以每每說起裝修房子的事總是有談虎色變的感覺,於是就想到了二姐。

本世紀初,二姐曾幫我家裝修過房子,她在工廠幹過木工,專業在行,認真細心,一絲不苟,記得那時的裝修工不滿地說過,你二姐是帶著放大鏡檢查我們幹的活,可見其負責精細的作風。

今非昔比,二姐已近花甲,我們怕她勞累不起,也怕她和裝修工過不去,就遲遲不敢請她出山。但每次見麵時她總關心地問起房子裝修的事,並介紹裝修工給我們。過去靠遊擊隊式的裝修工頭裝修,相當麻煩繁瑣,啥事都得操心。所以這次就反複考察比較,聘請一家裝修公司負責我家房子的裝修,以圖省心省事。

裝修公司自身也有質量監督員,不定期到房間來檢查。按說裝修質量應該有所保障,但二姐不放心,放下家務和股票陪裝修人員,時而檢查質量,時而指出質量問題,時而提出合理化建議。不僅如此,還時常做起了助手,幹起了小工,一會兒幫著搬梯子,一會兒給裝修工遞東西,一會兒打掃衛生,總而言之,眼中有活,手不失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