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上山下鄉農家書屋督察筆記(3)(1 / 3)

上午去辦公室邊處理手頭事務,邊準備去陝南所需的通訊電話和文件資料,小支(旭仲)也代勞借來了差費。相繼打了幾個電話,向朋友交代了有關事宜;先後接待了三秦出版社副社長任玉印和該社經營部副經理高立民,談了發行《西路上》、《書友賈平凹》等書以及北京有關單位給該社攤派事宜,看來,不僅學生和農民有一個減負問題,機關企事業單位也存在此類問題。

中午12點20分回到家,邊熱剩麵邊給女兒下水餃,待餃子熟時,一碗剩麵已灌入我肚中,此時女兒也回到家,向她交代幾句安全和飲食諸方麵應注意的事宜,便提包匆匆下樓了。在路口邂逅表姐夫,正說話間,農業廳借的紅色紅旗牌轎車駛到跟前,遂告別表姐夫,上了車。同車的有農業廳減負辦公室的李德強副處長和教育廳的安航同誌,另一個車裏有農業廳紀檢組長,也是這次陝南農民減負檢查組的組長戴福成,物價局的張健,糾風辦的陳軼。昨天開會時已見過麵,所以很快就熟了,他們的名字也好記,將陳軼與陳毅聯係起來,戲稱陳老總,張健不就是橫渡英吉利海峽的遊泳健將嗎?美國“9.11”事件後,安全航行至關重要,隻要新世紀的各國人民同心同德發憤圖強,一定會吉祥有福,心想事成。

這次全省農民減負檢查是進一步落實今年8月份相繼召開的中、省關於減輕農民負擔的電視會議精神的又一舉措,共分5個組,分赴陝北、關中和陝南。我們這一組路程最遠,路最難走,剛一進山,就遇上了修路,坑坑窪窪,車東繞西拐,上下顛簸,如於水上行舟,好在兩邊山景娛人,倒也不知不覺過了秦嶺。常言道: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今年以來頻頻送書下鄉、檢查市場,計有:2月到戶縣送書贈書;3月分別送書贈書到鳳翔縣和保吉巷;7月去陝北檢查文化市場;8月赴關中檢查出版物市場。前兩次檢查都由我領隊,甚為操心。這次由農業廳領導領隊,我輕鬆多了,深感減負的好處。多日未有的閑情逸致也油然複生,如入山陰道中,沿路風光無限,紅葉、黃葉,藍天、白雲,清溪、銀瀑,野花、秋果,真是賞心悅目,令人陶醉,不知身在花中行還是神於畫中遊?

7點多到洋縣,打電話給家裏報平安,得知母親已於下午到,終於放心,此行無後顧之憂矣。惜走得倉促,未見母親一麵。

10月18日

上午8點,在洋縣政府招待所會議室召開座談會,戴組長主持並講了此行的任務和目的,即抽查包括三提五統、農業稅、特產稅在內的涉農收費(稅)、中小學收費和報刊征訂中的攤派等項農民減負情況以及各地自查自糾的效果。真正將減輕農民負擔落到實處。

關副縣長代表縣委、縣政府彙報了洋縣減負情況。究竟如何,有待檢查。於是9點多,我們驅車來到馬暢鎮,兵分三路分別檢查了安巷、安中、東社三個村,從檢查情況看,不容樂觀,群眾反映強烈的一是九五公路集資至今仍在征收,卡房水庫集資款也在收;二是報刊攤派嚴重;三是各村的報刊費均超過1000元,遠遠超過規定的300元,種數也大大超過規定的三報兩刊(《人民日報》、《陝西日報》、《漢中日報》,《求是》、《當代陝西》)。

下午到貫溪鄉檢查,下起了小雨,鄉間土路泥濘,幾乎無處下腳,到離公路1公裏多的中心小學走了半個小時左右,新穿不久的皮鞋沾滿了泥巴。據學校領導反映,由鄉政府統一訂閱的分配給學校的報刊常常看不到,甚至泥牛入海無消息。回到鄉政府,鄉書記屈指一算,全鄉訂閱的報刊達20種,共計費用約三四萬元,其中《陝西人口報》就達300份,5000多元。全部由縣上各有關單位和部門分配攤派,完不成任務的扣鄉預算,即報刊征訂費用由鄉財政支出。而據了解得知,全鄉9個村,61個村民小組,16700多人,人均年收入僅1130元,全鄉年財政收入也僅120多萬元。上世紀80年代後建成的鄉鎮企業已倒閉殆盡。目前,全鄉淨赤字達800多萬元,貸款也貸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