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意義就是證明以前的科學都“不科學”。
哲學的意義就是證明以前的哲學都是“垃圾”。
“不科學”和“垃圾”並不代表都是錯的,而是不夠好。
西方哲學,每個時代對“世界”和“人”的認知都不一樣,這都是基於它們不一樣的社會背景,但每一個時代的哲學一般都比上個時代的哲學更先進。
哲學並非是世界的真理,但它卻越來越接近真理。
關於《記憶映射原理與三元意識學說》,我足足準備了二十多年,不知道它是否有我主觀想象中的那樣“偉大”,因為這必竟這是需要時間去驗證的。
如果我的想象隻是我一廂情願的想法,大家就當我隻是個笑話。
但萬一它真如同我想象中的那樣,能給人類的文化中產巨大影響和貢獻,我隻希望它能傳遞下去。
記得高中時期,一本哲學啟蒙書《蘇菲的世界》幫我打開了哲學的大門,當我一踏進這片世界,我發現我馬上就已經無法自拔!
高中三年,我腦子全是那些哲學問題,我情不自禁的去思考,我就像著了魔一樣。
“世界是怎麼樣的存在?”
“人是怎麼樣的存在?”
“世界的自然法則?”
“人性?”
。。。。。等等的一些問題。
從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到康德,黑格爾。。。。。。再到弗洛伊德,馬克思。。。。。,他們每個曆史時期都給出了每個不同曆史背景的不同答案,每個時期的答案都是基於以前曆史時期答案的蛻變。
雖然答案各不相同,但哲學的問題卻一直都是圍繞那幾個。
出了社會後的十幾年裏,這些哲學問一直在我腦子裏縈繞,幾乎每天都要從腦子冒出來,我無法自拔地去思考,痛苦地思考,就像上了癮一樣。
有時候真的覺得這就是宿命,上天早就已安排好了我這輩子的使命,早就安排好了我要完成的任務,我這輩子就是幹這個事來的,逃都逃不掉。
關於研究哲學,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天賦,隻要將它發揮到極致,必然能站到這個領域的頂端,但大部分人並不知道自己的天賦是什麼?
研究哲學也一樣,必須有這方麵的天賦,這個就像學中醫,有的人學了一輩子就是入不了門,不是他不努力,而是他沒有這方麵的悟性。
在生活中,我隻是一個平庸的、各方麵都很弱的一個人,但我發現我的天賦在哲學方麵卻有所長,這也許和我天生的抑鬱型體質和性格有關。
學習哲學除了要有天賦,還要有後天學習的能力。
當然,在我們這個時代,隻要完成了九年義務教育,能認識字,就能通過看書學習,也就有了後天學習的能力,這個簡單,就不用多說。
第三個就是對哲學極強的興趣,這是學習和思考哲學的原動力,而這種興趣的強烈程度甚至能達致癡迷,瘋狂!
除了上麵三個條件,還有第四個條件,而這第四個條件是最為重要,也是搞哲學的人極少能具備的——那就是要經常要遭受強烈的精神痛苦。
全新的哲學思想是一個辯證法的過程。站在一種思想的角度是對的,站在另一種思想角度也是對的,但兩種思想放在一起卻矛盾了,然後將兩種思想不停地摩擦而產生第三種全新的思想完全包容它們。
這種產生全新思想過程中卻需要一種催化劑——強烈的精神痛苦。
痛苦能強化我們的思考力,特別是那些在長時期想不通透的兩種對立的思想,更需要更強烈的痛苦作為強有力的催化劑。
在我思考一些哲學問題的這二十多年裏,我發現了一個奇特現象:在很長時間裏都無法突破兩種對立的思想時間,突然在生活中某一個時間點碰到一件讓人精神極其痛苦的事情,就在那極其痛苦的精神狀態下的幾個小時或幾十分鍾裏,回過頭來再去思考之一直困擾我的哲學問題時,突然一下子很容易地就想通了,一種全新的思想就這樣突然誕生了出來。而我在思考好多哲學問題到了一個瓶頸期都是這樣突破的。
這種奇怪的現象,我也說不清這是為什麼?也許隻有一種解釋,人在極其痛苦的精神狀態下,思考力能在短時間內得到超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