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擴權爭利(3)(1 / 1)

斯密把經濟增長看成是市場自由的副產品,因而,他認為一個國家要脫貧致富,首先要“請女王陛下不要幹預經濟,回家去吧,國家隻做一個守夜人”。與斯密相反,國內許多學者認為市場失靈政府顯靈,主張政府以幹預經濟為己任,自己則以給政府幹預經濟支招為己任。市場真會失靈嗎?不會。“追求滿足”與“避免犧牲”(馬歇爾語)是人的本能,隻要不受幹預,經濟人永遠都會避高就低地消費,嫌貧愛富地遷徙,趨利避害地投資;這個市場法則,就像水往低處流、蘋果掉下地、狼把兔子吃掉一樣不可抗拒。

因而,認為市場會失靈,跟認為人腦子會進水一樣。為什麼?因為不相信市場,就是不相信人有趨利避害的本能,卻相信人會“避免幸福”“追求犧牲”--進入我們當紅衛兵時,被忽悠的五迷三道的崇高境界--腦子的確進水了。所以說,相信市場失靈,相當於你相信消費者不買好的,隻買貴的;投資者隻求冒險,不求安全;經營者不願穩穩當當地掙錢,就願意虧本砸錢一樣。不相信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王小波說過,就跟你相信水往山上流,蘋果飛上天,兔子吃掉狼是一樣的,不是腦子進水了嗎?

斯密總結說:“一個國家從蠻荒時代上升到最富裕社會,隻需具備三大要素:即和平,輕稅賦和一個公正廉明的政府。”這裏說的三大要素,除了停征止伐,罷兵休戈,鑄劍為犁的和平之外,另外兩個要素,都是指政府不要過多幹預經濟,要放權讓利,要一碗水端平。斯密說的“輕稅賦”,就是中國曆代反對的橫征暴斂、與民爭利,倡導的“時務之要,在於輕徭薄賦,休養生息”(霍光語)。他說的“公正廉明”,則是指政府不但自己不能食利自肥,也不能厚此薄彼、親此疏彼地偏袒利益集團食利自肥。從發生學上,權力的本性是保護而不是偏袒。即使偏袒,也應當是靠誰養活偏袒誰,吃誰的飯偏袒誰,政府本應偏袒老百姓,而不應當偏袒公務員,偏袒事業單位與國企。為什麼,因為政府是吃老百姓飯,靠老百姓養活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