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不過百年,在有限的時間裏,有人活出了無限意義,大部分人不過蹉跎歲月,到老才真正活的明白。
人就像顆種子一樣,落地生根,逐漸成長。耳畔傳來同伴的叫聲,吳迪上班了,快點別睡了。
吳迪睜開迷糊的雙眼定了鬧鍾繼續睡,鈴鈴鈴 ,鬧鍾響起的一刻,彈射起飛,洗個涼水澡,簡單洗漱,穿上工作服,簡單吃個早餐,上班。
到了工作地點,開機登錄賬號,未來世界人的工作實現了腦機接入,可以更好地節約資源,由於機器協議的存在,人是智能的使用者,參與工作,同時發放工資,而人工智能會完成大部分的工作。
科技的發展,顯著提升了人類生活水平,在未來紀元,人類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在這個架空世界,吳迪感到陌生又熟悉。
相似的人或物,不同的地點時間,吳迪現在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份穩定的工作,看似穩定,實則僅能溫飽。
吳迪在公司公司準點下班,整理好東西後,帶上背包,辦理手續,直奔金陵。
金陵是南京的古稱,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於石頭城築金陵邑,金陵之名源於此。公元229年,吳大帝孫權在此建都,金陵從此崛起,使中國的政治中心走出黃河文化板塊的格局,引領了長江流域及整個中國南方地區的發展,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六朝時,作為中國的經濟、文化、政治、軍事中心的金陵,人口已達28萬戶,人口超過百萬,是世界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金陵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曆史上曾數次庇佑華夏之正朔,是中國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過異族政權首都的古都(隻有侯景短暫做為漢國都),被視為漢族的複興之地,在中國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價值,深遠的影響了中國曆史的進程,衣冠南渡使漢族在金陵保存了華夏文化之正朔,被曆代所傳誦。
金陵是中國古典文化和風雅文化的代表城市,象征著古典中華文明,有“天下文樞”之稱,金陵被稱為“世界古典文明中心”,金陵文化在人類曆史上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有人在比較了金陵、長安、洛陽、燕京四大古都後,言“此四都之中,文學之昌盛,人物之俊彥,山川之靈秀,氣象之宏偉,以及與民族患難相共,休戚相關之密切,尤以金陵為最。”
這些都是曾經的印象,在這個架空世界中,這裏是科技之都,一個現代化的科技大都市,依托先進科技力量,帶動城市發展。
回家的路上,看著路邊的風景,坐在無人駕駛車內,吳迪仍記得過去的點滴,他收回目光,緩緩閉上眼睛,通過人機交互,吳迪可以通過感知去駕駛車輛,不需要肢體動作。告訴自己,一切都過去了,為了自己,好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