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蘭魯沙領,這塊四麵環山,瀕臨大海的盆地,靜靜地坐落於大陸西海岸,見證了一個家族近三百年的起起落落,而最終於五十多年前,因為其主人——第一任威蘭魯沙大公爵兼北方總督的崛起,重拾兩百年前的輝煌,一舉成為北方最繁華的貿易和文化中心。
雖然能以領主的姓氏來命名這塊土地確實是不可多得的殊榮,但相對於“威蘭魯沙領”這個政治意味十足的名字,祖祖輩輩生活在此的人們還是更喜歡叫它“蓋亞森根”,意為“蓋亞的肚臍”,因為人們覺得,隻有這個名字才能完美詮釋他們所生活的天府之國。
蓋亞,在第一紀元留下的傳說中,是內吉爾人所崇拜的大地女神,千年以來,她的形象都是一位慈愛的母親,能通過自身的神力使泥土肥沃,所以盡管是內吉爾人的神,大陸上還是不乏有許多信徒,尤其是靠地吃飯的佃農們,更是視其為保護神。
即使四麵的高山在阻擋了北方的寒冷氣流的同時,也阻擋住了從大海邊飄來的潮濕空氣,從而導致了降雨量的稀少,不過把山上的融雪和豐富的地下水網絡也算上的話,灌溉以及居民們的日常用水還是不成問題的。正是因為天然環境的良好,四季如春的宜人氣候,以及四麵高山的重重保護,威蘭魯沙領才能不負於“蓋亞之臍”這個美麗的名字,在亂世中成為庇護威蘭魯沙家的世外桃源。
重重疊疊的高山既組成了保衛威蘭魯沙家的天然屏障,另一方麵又造成了對交通運輸的極度不便,大大阻礙了領地的發展。有感於此,在戰後十幾年間,威蘭魯沙家不惜動用了全北方幾乎所有可用的勞力,又拿出多年的積蓄,在幾家大銀行的賬單上也是高築債台,才生生的用金錢在這崎嶇蜿蜒的寂靜群山中,砸出了一條縱深長達整個大陸三分之一寬度的道路,完美溝通了以往閉塞的威蘭魯沙領與北方的各大城市。
二代公爵又在這基礎上設立了大大小小近五十餘處要塞和堡壘,北方在防禦瓦拉底岡南侵上又多加了一道保險。
這條同時兼顧著商路,補給運輸線以及戰時情報傳遞線和行軍線的北方生命線,名為“廷斯格走廊”!
在這條耗費了無數血汗和無計金錢的走廊上,一支如長龍般的車隊緩緩行進著。
雖然此時雷之月才剛剛過去不久,但在這以嵐之龍·雷維亞所命名的月份裏,北國的大地上早已經是寒風肆虐。刺骨的寒風夾雜著雪片,如同一位暴君般,毫不留情地向車隊襲來,將車隊那整齊的旗幟吹得烈烈作響,可當麵對車隊中個個裏麵穿著防寒服,外麵罩著亮閃閃的盔甲,耳鼻之處還被毛皮保護著的士兵時,卻顯得無能為力。其實隻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不光是人,就連車隊中的馬匹都被做好了防寒措施。一路行來,少有人交頭接耳,若不是時不時有從馬匹口鼻中呼出的白氣和馬車車輪的吱呀作響,這支車隊幾乎要和周遭的寂靜融為一體。
大雪封山,一般很少有商隊會通過廷格斯走廊進入大山深處,即使是有,除了貨物外攜帶的輜重也不會太多,更不用說打著旗幟在這大山深處行進了。毫無疑問,這支紀律嚴明的車隊是屬於某貴族的私人隊伍。
那麼,此時在北方又有哪位貴族有財力能組織起一支如此豪華的車隊呢?答案呼之欲出。。。
多拉庭各曆397年雷之月,為塔施魯因坐鎮北方的無冕之王,威蘭魯沙大公爵,答應了遠在首都的安條克家族提出的聯姻,希望迎娶安條克大公爵的孿生妹妹。財大氣粗的威蘭魯沙家族為了表示誠意,組織了一支人數多達一千二百人的巨型車隊,其中包含有十七輛滿載金銀的馬車、一百餘契約騎士以及六百名全副武裝士兵的武裝力量和其餘如同廚師、牧師、醫師、馬夫等隨從無數,從首都卡奧斯貝卡一路跋涉返回威蘭魯沙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