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觀念顯然是繼續昨天的觀念且加以延伸。然而,這次除了隨機運用這觀念以外,仍需踏實地作省察心念的練習。最好練習五次,每次長達一分鍾之久。
開始練習時,先向自己複誦一遍這個觀念。然後閉起眼睛仔細在心中搜出過去、現在或未來常會激怒你的事件。那憤怒的反應形式可能隻是輕微的不悅,也可能達到震怒的程度。你感受到的情緒強弱並不重要。你會愈來愈清楚,一絲不悅隻不過是掩飾震怒的一道屏障罷了。
因此,練習時,試著不讓“小小的”憤怒之念逃過你的注意。請記住,你還無法認清究竟是什麼激起你的怒火;而你認定與此相關的原因,其實毫無道理。你很可能緊盯著某些情景或人物不放,隻因你誤以為他們的嫌疑比較“顯著”而已。事實並非如此。這充其量隻能反映出你相信“某種形式的攻擊比較合理”罷了。
你一旦覺察到任何攻擊之念浮現時,把它們一個一個放在心中一會兒,同時告訴自己:
我決心以不同的眼光去看____(人名)。
我決心以不同的眼光去看____(具體指出某種情景)。
盡可能具體一點。例如,你的憤怒很可能是針對某人的某種性格,你還相信自己的憤怒純粹是針對這一點而發的。如果你的所知所見仍受這類偏見所苦,不妨這樣說:
我決心以不同的眼光去看____(人名)的____(某種性格)。
第22章 我所看到的隻是一種報應形式
今天的觀念精確地描述了,內心懷有攻擊念頭的人對世界的必然看法。他既已把自己的憤怒投射到世上了,必會看到自己隨時會受到世界的報應。如此,他的攻擊便可視為一種自衛。這種惡性循環會愈演愈烈,除非他甘願改變自己的看法。否則,攻擊與反擊的念頭便會盤據他心中,而且這類人會充斥他的整個世界。那麼,他怎麼可能享有心靈的平安?
你不正想要由這野蠻的幻夢世界中脫身嗎?當你聽到“這一切並非真的”,難道不是一個天大的喜訊嗎?當你發現了這一脫身之道,難道不是一個令人欣喜的發現?你有意毀滅的,令你深惡痛絕、不置死地不罷休的一切,都是你自己營造出來的。你所懼怕的那一切,其實並不存在。
今天你至少環顧一下周遭的世界五次,每次最少一分鍾。當你的眼睛由一物緩緩地移向一物,由一具身體移向另一具身體時,告訴自己:
我所看到的都是可朽之物。
我所看到的均非久存之物。
我所看到的並非真實的。
我所看到的隻是一種報應形式。
每次練習結束的時候,不妨自問一下:
這豈是我真正想要看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