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我在這房間(街上、窗口、此地)所看到的一切、不具任何意義
現在,緩緩地環顧周遭一圈,試著將這個觀念運用在你所看到的每一件事物上:
這張桌子不具任何意義。
這把椅子不具任何意義。
這隻手不具任何意義。
這隻腳不具任何意義。
這支筆不具任何意義。
然後,把視線由身邊慢慢移向遠處,把這個觀念運用到更廣闊的範圍內:
那扇門不具任何意義。
那具身體不具任何意義。
那盞燈不具任何意義。
那個標誌不具任何意義。
那個影子不具任何意義。
請注意,上述的句子並無先後次序之別,不要把取材對象賦予差別待遇。練習的目的即在於此。你隻需把上述的句子套用於目光所及之物。當你運用今天的觀念時,應徹底地一視同仁。但不必做到巨細靡遺的地步,以免練習淪於儀式化。隻要確定你沒有故意排除眼前的任何一物即可。從觀念的運用這一角度來講,這一物與那一物並無任何差別。
前麵三課的練習,一天不要超過兩次,早晚各一次最好。每次盡量不要超過一分鍾,除非這讓你覺得過於倉促。輕鬆自在的感覺十分重要。
第二章
我在這個房間(街上、窗口、此地)所看到的一切對我所具的意義,完全是我自己賦予的。
這個練習與第一個觀念的練習一樣。由你身邊的事物,開始把這個觀念套用到你目光所及之物。然後把視野向外推廣。轉一下頭,如此才能把你的兩側的東西包括進去。如果可能,不妨轉過身去,把這個觀念也套用到你背後的事物上。選擇對象時,盡量保持一視同仁的態度,不要特別專注在某一物上,也不必太刻意的包羅眼前的一切,否則你會製造不必要的緊張。
隻需相當快速且輕鬆的瀏覽一圈,盡量不要因著事物的大小、明暗、顏色、材料,或是對你重要程度而作分別取舍。目光落在何物,便就地取材。不論是身體或紐扣,蒼蠅或是地板,手臂或是蘋果,都以同樣輕鬆的心態去練習。運用這個觀念時,隻要有一個原則,就是你目光落在何物,那便是練習的對象。無需刻意加入某件東西,但切勿將某些事物故意排除於外。
第三章
我並不了解我在這個房間(街上、窗戶、此地)所看到的一切。
繼續先前的方式來運用這個觀念,完全一視同仁。不論你看到了什麽,都成了運用這個觀念合適的對象。切莫懷疑這個觀念可能不適用於某些事物。這練習不是訓練你的評判能力。不論你看到什麽,都是你取材的合適對象。你所看到的某些東西,也許會勾起你某種情緒。試著把這些感受擱置一旁,隻需把它與其他事物一視同仁地練習即可。
這些練習的目的乃是為了幫你清理往事對你心裏的牽絆。學習去看它此刻呈現在你眼前的原貌,你才會明白自己對他的認識實在微乎其微。因此,在選擇對象來套用當天的觀念時,關鍵在於你能保持一顆完全開放的心,不受主觀判斷之累。針對這個目的,每樣東西的作用相同都 相同合適,也因此同樣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