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這個詞,都不至於可以形容宇宙的無限,而人們對於宇宙的探索,從古至今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前進的腳步,無論是因為好奇還是因為愛好,都催促著人們的太空探索一直前行。
湯若均喜歡浩闊八方的宇宙,他喜歡在寧靜中思考和觀察宇宙。所以經常在探索儀器前,或是在瞭望窗口,總會經常有湯若均放飛思緒的注視眼神。
當白帽子空間站的瞭望口,看到月球遮住地球的時候,地球逐漸變成了一個藍色的圓環,中間是銀白色的月亮。
湯若均在地球的時候喜歡看日環食,到了太空卻也喜歡看地球被月球運行遮擋的環形。看了一會故鄉的地球,然後回頭被微粒子接收屏的探測信號警示所吸引。信號顯示,一個體積一點八四立方米的物體,正以二倍光速靠進白帽子空間站,而且不是軌跡滑過,是同樣用微粒子定位空間站,相對而來的。自從用微粒子探測信號掃描宇宙以來,超越光速傳播的微粒子探測信號,獲得了不少宇宙文明的信息。但是像這一次有宇宙文明生物駕駛飛行器直麵而來,卻是開天辟地第一次遇到。
如果按照時代劃分,曆史應該是石器時代,金屬時代,動力時代,核能時代,和現在的微粒子時代。自從有了微粒子的不斷擴展探尋,在太空領域,已經探明,宇宙中有著許多文明生物的星球,也接收到許多微粒子信號。白帽子空間站上有超算計算機,可以破解大多數接收到的微粒子信號。根據破解的信號,太空文明星球大多距離地球遙遠,以目前太空文明技術的發展,因為距離遙遠,這些宇宙文明生物,還沒有能力探訪地球。
湯若均對宇宙的好奇,其實也是學生時代老師的一場課。那時候,他看見物理老師拿著一個模型走進教室,問同學們老師拿的是什麼模型?教室裏麵都是同學們竊竊私語的商談,沒有一個同學正麵回答這個問題。老師看著凝眉注視模型的湯若均問:湯若均,你說說這是什麼模型?
湯若均站起來回答得也不含糊:老師,是宇宙吧?
老師既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他讓湯若均坐下後說:宇宙無限大,物質無限小。我們發現一個共同點,就是最小的微粒子也不是物質的根本組合單位,但是目前我們人類也隻是了解到最小的物質組成部分就是微粒子。所以,我手裏這個微粒子模型,往細得追尋,也可能相對於最基本構成單位的物質,這個微粒子就大得像宇宙了。比如一個原子相對於一個人比大小,和一個地球與宇宙比大小都是有極大和極微小的對比………
湯若均的思路很快被微粒子探測信號顯示的點在屏幕上定格所吸引,然後操作查詢,旁邊顯示坐標是半人馬座與太陽係之間,大小1.84立方米,距離2.43光年,和軌跡直對白帽子空間站,速度2.21倍光速。這個物體居然打破光速運行,已經用現實告訴湯若均,理論上物體可以完全突破光速的論證,已經被另外星係的文明所掌握。這個物體移動的速度,也正是微粒子探測信號的報警因素。
湯若均叫醒正在睡覺的楊薇和錢海,當二人看到微粒子探測信號的時候,也是十分吃驚居然有物體可以突破光速運行。微粒子傳播疊加的速度可以達到光速的數十倍,但是物體運行超過光速,動力問題即便解決,星球間的引力和宇宙間質也會把物體燒毀的。匪夷所思的是,居然太空文明生物,製造出了這種超光飛行器,而且直對著白帽子空間站,而不是對著地球而來。
錢海看到這個物體移動信號,覺得很突然,他下意識的咬了一下手指甲,然後說:但凡有突破光速的物體移動,一定會被微粒子探測器的信號所捕捉,這個物體以目前這麼快的速度運行,去年就應該在我們的探索距離之內了,怎麼今天才突然被我們發現呢?楊薇若有所思的說:莫不是這個物體有開啟屏蔽微粒子探測信號的方法?錢海點頭說:很有這種可能。他轉頭問湯若均:可以發詢問信號給他們的飛行器嗎?湯若均點頭同意,並且讓楊薇同時把情況發送地球的太空指揮中心。錢海給不明飛行體發出一組詢問信號:請問你們是誰?為什麼定位我們並朝著我們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