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地下50米,四大皆空(1 / 1)

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思考如何搞錢和搞定頭疼的四個問題:水、氧氣、食物和電。

在地下50米的封閉場所,如何每天都能穩定的製造這四個必需品?

水方麵,超強颶風帶來的強降水量,可以通過淨水器過濾,可“請神容易送神難”,因為處於地下50米,相對於地麵下遊的水也屬於上遊,水進來容易出去難,一直進來沒排出也不行,C區的水肯定也要經常換,不然肯定不行,就要用到抽水器,“轟轟聲”肯定要離A區遠點,還需要多做幾平米來放抽水器和汙水,生活汙水一台,C區換水一台,當檢測C區和汙水的水位達到一定位置時,就會自動抽水,為了防止水倒流,還要做一個水流單向裝置,同時也要多備幾台抽水器和淨化器,防止機器故障,最後決定在E區旁再加100平米,15平米用來放置工作的抽水器和容納生活汙水,85平米全部用來囤電器和易壞配件。

電方麵,可以利用水流的動能發電,水進來的動能,還有抽水器出水的動能都能拿來發電,將跑步機和拉力器改造一下,運動時也能發電,可惜風太強了,不然也可以風力發電,還有養的雞鴨鵝是否也能用來發電呢?這個有點難,等下受到驚嚇,不下蛋就得不償失了;說到風力發電,可以試試,在地麵用鋼筋混凝土做幾個直徑10厘米,高2厘米的弧形圓頂,然後開個直徑1.5厘米的小口,將少量的風引入,就能帶動下麵的風葉旋轉發電了,雖然是少量的風,可畢竟是超強颶風,應該足夠發電了,還要做好防水,如果風帶著雨進來,也可以發電,將一起進來的雨水導到生活汙水處,空氣則是可以用來和避難所換氣,然後從另外的出氣口流出。隻恨自己不是專家,不然就來波精彩的演算了,到時候拿幾台電風扇對著孔吹試試發電量。

食物方麵,有C區小型生態和B區的倉儲,前提是必須保證C區的動植物沒有疾病,需要每個角落都裝監控,針對豬雞鴨鵝,我想到了給它們佩戴健康環,實時監控它們的健康;農作物通過監控對症下藥;魚比較沒辦法,除了對動物的排泄物殺菌和經常換水外,隻能屍體漂浮再撈上來,排泄物殺菌包含高溫和紫外線輻射,可以抓幾條魚先試試效果如何。

趁現在地下避難所還在挖土環節,我加錢讓施工人員多挖了500平米,也就是從原來的500平米,擴展到了1000平米,主要是針對倉儲方麵不放心,多出的500平米,重新進行了調整,A區生活區200平米,B區倉儲區300平米,C區養殖區350平米,D區水資源區50平米,E區發電區80平米,F區排水區20平米。

氧氣方麵,避難所照明全部用節能LED燈,有藍光(400-500納米)和紅光(600-700納米)照射植物光合作用;還有上述為了發電,設置的弧形圓頂引進來的空氣,可以經過空氣淨化器後,提供氧氣;再備幾台電解水設備,以防萬一。

四個頭疼的難題,理論下是沒問題了,我將上麵內容整理了一下,打印出來讓家人也看看,有沒有需要補充。

還要將所有監控和健康環數據全部整理成一塊大屏幕,就放在客廳,方便實時查看。

對了,還要安裝一個避雷針,引開強大的雷,幹爆我的設備就得不償失了。

在地下避難所遵循著24小時的時間製度,仿照太陽日出日落而開燈關燈。

在建好避難所後,有些待確定的數據我接下來須嚐試,包括:直徑1.5厘米的圓孔發電量,抽水器的聲音是否A區能聽到和對家禽的影響,魚是否能在家禽的排泄物下存活,每天的水、電、氧氣、食物,不借助外麵環境和借助外麵環境平均分別能製造多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