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創造力資本4(1 / 3)

拿破侖正騎馬穿過一片森林,遠處突然傳來一陣呼救聲。他立刻趕了過去,穿出林子,看見一個湖泊。離岸20多米處,一個落水士兵正在掙紮著向湖心的深水區漂移。岸上幾個士兵慌成一團,他們全都不會遊泳。

拿破侖問:“他會遊泳嗎?”一個士兵答到:“他隻能撲騰幾下子,現在已經不行了,漂到深水裏,就更危險啦!”

“哦!”拿破侖哼了一聲,心裏想:“如果按常規的思維方式去救人,已經來不及了。”於是,他突破思維定勢,順手抓過一把槍,嚴厲地向落水士兵喊到:“你快給我回來,再往前我就槍斃你!”說完就朝落水者前麵開了幾槍。

落水者聽到槍聲和命令聲,也許是出於職業的關係,他掉過頭來,拚命撲打著水,終於回到了岸邊。

思維定勢在思考有創新問題時,往往起到阻礙作用,因此,突破思維定勢就是要善於主動擺脫原來的思維模式,將思路指向新的領域和新的客體。拿破侖開槍救士兵就是他擺脫傳統的救人方式,用一個全新的方法挽救了一個士兵的生命。

突破思維定勢作為一種創新思考方法,對我們創新活動有著重大意義。它有利於發展人們的創新能力,從而打開新思路,產生許多出人意料的新思想、新方法。

思維定勢主要受以下三方麵因素的影響:

(1)書本定勢

書本的存在,使前人知識、經驗得以傳遞到今天,使我們能批判地吸收他們的學識,大大縮短了解決問題的途徑。在一般情況下,如果“讀書破萬卷”,往往能做到“做事如有神”。

不過,由於書本知識反映的是一般性的理論知識,與客觀現實之間往往有著比較大的差異。因此,在處理問題時,如果不重視實際情況,不加考慮地盲目運用書本知識,一切從書本出發,那麼書本知識在為我們帶來許多好處的同時,也會招來不少麻煩。

現在我們許多大學畢業生,他們在學校裏學到了許多用書本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到了工作崗位後,往往還習慣從教科書中找答案,而不去創新。因此,這樣的大學生踏上社會後,知識的豐富不僅起不到積極的作用,相反還會束縛他們的大腦。一般來說,一個人所受的教育越多,他的知識也就越豐富,但在需要創新時並不一定是好事。

隻要我們關注一下科技史,就會發現:自古以來,做出大發明者,不精通專業知識的大有人在,“外行”發明家並不少見。

正如著名的心理學家安瑪華所說:“知識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好,受教育的危險是,用老辦法辦事和按部就班的瑣碎程序使人看不到超越常規的創造性方法。在學習一門知識的同時,應保持思維的靈活性,注重學習基本原理而不是記一些規則,這樣知識才會有用。”

因此學校教育必須使學生從書本知識的條條框框中掙脫出來,還思維以創新的自由。

(2)經驗定勢

所謂經驗就是人們通過實踐獲得的知識,掌握的規律和技能。因為有了經驗,人們才能將各種各樣的問題處理得井井有條。老農看雲知道:雲往東,雨落空;雲往南,雨成團;雲往西,雨稀稀;雲向北,雨沒得。

確實,經驗成為我們處理日常生活、學習、工作的好幫手。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如果忽視經驗的作用,一味我行我素,往往會得不償失。

經驗能使我們少走彎路,但如果過分依賴經驗,就會形成固有的的思維模式,使人們失去創新的思維能力。

身經百戰的司馬懿深知“兵不厭詐”,結果擔心諸葛亮空城裏有“詐”,疑心空城內部有十麵埋伏,在15萬比2500軍士的優勢下而不敢進城。這恰好中了與過去經驗相反的“空城計”。

我們發現,凡在科學上有著重大突破的人,幾乎都敢想、敢做,這樣做的次數一多,總會產生大突破。

因此,經驗定勢會削弱人們的創新能力,是創新的大敵。有誌成材的年輕人必須抓住缺少經驗的“有利時機”,選定目標,大膽想像,在創新活動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3)權威定勢

權威在各種行業中起巨大作用,使人們對他們普遍懷有崇敬之情,權威的淵博學識對人類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我們尊重他們,但千萬不能迷信他們。

事實上,權威隻是一個階段的權威,並非萬無一失,科技史上的許多事例都說明了這一點。例如,大發明家愛迪生曾斷言交流電太危險了,不適合家庭使用,直流電是唯一途徑;英國大物理學家、曾提出原子結構“太陽係”模型的盧瑟福,曾經斷言從原子中釋放能量是空談、妄想;法國科學家勒讓、德國發明家西門子、美國天文學家柳康等相繼通過科學論證,得出了“比空氣重的機械根本飛不起來”的結論。

由於受時間、精力和社會分工等客觀條件限製,每個人一生中的知識都是有限的,因此,在處理日常事物和一般性問題時,往往需要參考或者照搬權威的觀點。這時,權威定勢對我們有著積極意義。但當我們麵對新事物、新問題、需要開拓創新時,權威定勢就會變成“思維枷鎖”,阻礙新觀點、新理論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