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四兩撥千斤,經絡內外通…(1 / 1)

中國有一個成語叫返璞歸真,又說“天然去雕飾,清水出芙蓉”,意思是一樣的,就是說越本原的東西越好。治病養生也是這樣,身體有其自身的調節能力,我們隻要調動它的“積極xing”就可以了。有時候,隻需那麼一點點的動作,人體內所向無敵的大藥就被激活了,用四兩撥千斤來形容是一點都不誇張的。

很多人都不知道經絡怎麼來的,所以對經絡持懷疑態度。要說起來,經絡和中醫其他的東西一樣,都是在實踐中得來的。最先開始就是砭石,據說最早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有人頭痛,走路的時候不小心被石子硌傷了腳心,出血了,卻因禍得福,發現自己的頭不痛了。神奇之中,就將石子帶回家,遇到頭痛的人,就劃破他們的腳心,居然也屢屢起效。一來二去,發現人體有很多像腳心這樣,按一按、刮一刮,或者刺破它放點血就能解決病症的點。聰明的華夏祖先將這些點連成一條線,發現它們很多從頭到腳,呈規律xing地排列,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就刺激這些點,往往能有奇效。慢慢地就形成了今天的經絡係統,這些有特殊作用的點就是經絡上的穴位(也有人將這個功勞歸結為伏羲和黃帝)。

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人們逐漸摸索出了針灸、艾灸、藥物、導引、按蹺等治療方法,這個過程經曆了將近一萬年,時間之漫長,難度之大是今人無法想象的。正是經絡的發現,才大大推進了砭石等五種醫術的發展。

其實,不管是砭石、針灸、艾灸還是藥物,最終的目的都是刺激經絡。《靈樞·經脈篇》中說:“經絡者,所以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意思就是說經絡一定要暢通,隻有在這個前提下,人體才能健康。所以,中國古代的治療方法無不以通經絡作為重點,包括中國古代的練功方法也是以調氣為主,太極拳、氣功無不如上。《靈樞·九針十二原第一》中說:“餘欲勿使被毒藥,無用砭石,欲以微針通其經脈,調其血氣,營其逆順出入之會”。經絡就是氣血運行的通道,氣動血行,隻要氣血運行正常了,經絡自然沒問題,那身體也就安然無恙,不會出現病變了。

其實,所有的方法都是在為我們的身體服務,這也是我師傅一直強調的“以人為本,以法為先”。我的所有方法其實原理就是用來通經活絡,不讓經絡堵塞的。選取何種方法關鍵看疾病在哪個層次,而不是盲目地用一種方法,扁鵲就曾經說過:“疾在腠理,熨之所及;疾在血脈,針石之所及;其在腸胃,酒醪之所及,是針灸藥三者得兼,而後可與言醫。”熨就是砭石和艾灸,針石就是針灸,意思就是說要根據疾病來選取治療的方法,隻有在通曉各種治療方法之後,才能談治病救人。

經絡療法的好處最主要的就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打針吃藥和開刀。到今天,不管什麼病,第一件事就是開藥,甚至有哪個醫生說不用開藥,患者都會懷疑其醫術,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醫學的倒退。要知道,藥物會加重五髒的負擔,尤其是肝髒,要負擔額外的解毒功能。所以相比前麵幾種療法來說,吃藥是不安全的。開刀就更不用說了,隻要一進手術室,基本上就要養上個十天半月。所以一提開刀,患者的臉色基本上就很難看。可是不吃藥,不開刀,怎麼治療人體內在的疾病呢?很簡單,經絡療法能達到從外調內的作用。其原因就是因為經絡聯係表裏內外,傳導氣血及感應。內髒有病變,相應的經絡就會受到影響,就會在其循行的部位表現出瘀阻,內髒猶如我們的孩子,這個孩子雖然在體內,但是會通過經絡“哭”出來。而同樣,通過疏通體表相應部位瘀阻的氣血,一樣可以治療內在髒腑的疾病,不“哭”了,這個孩子才是舒服了。氣血舒暢了,人體發揮正氣的衛外作用,調節自身不適,驅趕外來病邪。那麼,這個瘀阻的部位怎麼找?其實這個部位就是我們的穴位,穴位就是我們能夠四兩撥千斤的關鍵,是翹起地球的支點。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如果一條河流凝滯不動,時間一久,水質必然會腐化。人體的氣血也是這樣,需要循環不停,內髒一旦出現疾患,經絡氣血就會出現瘀滯,就會表現在外部。所以除了在源頭之一我們生活習慣上多加注意之外,及時清理經脈上氣血的瘀阻,讓氣血正常循行,不出現“汙泥”更是不容忽視的重中之重。

所以,找到支點翹起地球就不是夢想,通過經絡來調理內髒的健康一樣很容易,四兩撥千斤對於武術來說可能是高深的招數,但對於治病來說根本就不是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