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明清時期的學術(1 / 1)

明清時期的學術

從明到清,湧現了一批傑出的思想家,如明代王守仁及其心學,明清之際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清初大興文字獄,使得知識分子埋頭專研考據,形成了乾隆嘉慶年間的乾嘉學派。

王守仁

明朝大臣,心學的集大成者。王守仁幼名雲,字伯安,浙江餘姚人,世稱“陽明先生”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兼軍事家、教育家。他是心學發展的集大成者,認為“心外無物,心外無理”,主張“知行合一”,強調躬行實踐的重要性,更提出“致良知”學說,提倡獨立思考具有深刻的意義,在明代影響極大。陽明心學後來還傳入了日本、朝鮮等國,弟子極眾,世稱姚江學派。代表作有《傳習錄》等。

黃宗羲

明清之際的思想家、史學家。黃宗羲,字太衝,號南雷,人稱梨洲先生,浙江餘姚(今屬浙江)人。他認為天地之間隻有一氣,反對“理在氣先”的宋儒觀點,並且強烈抨擊專製製度。他學問極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一生著述多至50餘種,其中《明儒學案》是中國第一部係統的學術思想史。他的反君主專製思想,集中體現在其另一代表作《明夷待訪錄》中,被認為是中國啟蒙思想的先驅,對近代政治思想影響深遠。

顧炎武

明清之際的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顧炎武,字寧人,號亭林,江蘇昆山人。顧炎武認識到宇宙是由物質構成的;在政治思想方麵,顧炎武堅決反對封建專製製度,主張限製君權,擴大地方權力;在治學方麵,提倡“經世致用”,反對空談;在音韻學上,他在闡明音學源流和分析古韻部目等方麵多有貢獻。主要著述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音學五書》《亭林詩文集》等

王夫之

明清之際重要的思想家,字而農,號薑齋,人稱“船山先生”。王夫之在學術上繼承了宋代張載的唯物主義思想,建立了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體係,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第一性的,一生著述甚豐,代表作有《宋論》《讀通鑒論》等。王夫之是中國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集大成者、啟蒙主義思想的先導者,與黃宗羲、顧炎武並稱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

文字獄

清朝統治者為加強統治而推行的思想控製政策。文字獄在清朝康、雍、乾三朝最為慘烈,文人學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滿,或皇帝疑惑文字中有譏訕清朝的內容,即興大獄,常常廣事株連,其中以康熙時期的“莊氏明史案”、雍正時期的呂留良案為代表。清朝的文字獄是清朝文化專製和民族統治的產物,嚴重禁錮了思想,堵塞了言路,阻礙了科學文化的發展,造成了萬馬齊暗的局麵。

乾嘉學派

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出現的學術流派。清初大興文字獄,使得大批知識分子逃避現實而沉溺於對經書的文字、音韻、名物以及古代典章製度的訓詁和考據。乾隆和嘉慶年間出現了著名的乾嘉學派,分為吳派和皖派。吳派即蘇州學派,惠棟是其開創者,著名學者有王鳴盛、錢大昕、趙翼等;皖派即徽州學派,戴震是其創始人,著名學者有王念孫和王引之父子二人。以乾嘉學派為代表的清代考據學,對後代的學術有著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