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史前時代及遠古人類(1 / 2)

通常將史前時代分為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

舊石器時代

遠古時期人類製作和使用打製石器的時代。考古學上,將人類使用石器的時期稱作“石器時代”,其中使用打製石器的時代為舊石器時代,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舊石器時代早期主要有元謀人等猿人,中期主要有丁村人等早期智人,晚期主要有山頂洞人等晚期智人。舊石器時代是人類製作和使用石器的最初階段,對石塊隻能采取簡單加工,製作技術較簡單,生產條件落後,依賴原始采集和狩獵經濟為生。此外,人類長期積累了用火的經驗,逐步掌握人工取火技術。一般劃定此時期為距今二三百萬年至一萬年。

中石器時代

又稱新石器時代,介於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之間的過渡階段。中石器時代距今一萬年左右。當一些地區進入新石器時代後,某些地區仍停留在製作和使用打製石器的時代,仍依賴采集和漁獵經濟,農業尚未產生,經濟條件落後。但是相比舊石器時代,石器製作技術有所提高,主要製作和使用細石器,磨製石器開始萌芽。同時人類經營著較發達的采集和狩獵經濟,並逐步向原始農業過渡。學術界對中石器時代是否存在,其中國史名詞解釋時間的長短,其存在是世界性還是地區性,以及其在石器時代中的地位等問題都還存有較大爭議。

新石器時代

遠古時期人類製造和使用磨製石器的時代。考古學上,將人類使用磨製石器的時代稱作新石器時代,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新石器時代始於距今一萬年左右,前後大約六千年。人類社會經曆了氏族社會的繁榮期,由母係氏族公社發展到父係氏族公社。人們使用以磨製石器為主的生產工具,從事以農業為主,兼營家畜飼養業,輔以漁獵、采集、製陶、紡織生產、畜牧業的經濟活動,由攫取經濟階段過渡到以生產經濟為主的階段。國內現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主要有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良渚文化等。

遠古人種

人類學家根據人類形態的變化,將遠古時期的人類劃分為兩種。首先是直立人(猿人)階段,例如元謀人和北京人。隨後進入智人階段,先是早期智人(古人)階段如大荔人,再是晚期智人(新人)階段如山頂洞人,而山頂洞人時期就已經很接近現代的人種。

元謀人

又稱元謀猿人,中國西南地區出土的舊石器時代早期的直立人化石。1965年在雲南省元謀縣上那蚌村一帶發現。化石有兩枚上內側門齒,一左一右,屬於同一成年人個體。在元謀人同一層位中還發現有打製石器和炭屑,推測元謀人已學會製作和使用石器,並且掌握用火技術。根據古地磁法鑒定,元謀猿人生活在距今170萬年左右的舊石器時代,元謀人化石是中國目前所知最早的人類化石。元謀猿人的發現,為探索我國早期猿人及其文化打開了新的領域。

北京人

又稱北京猿人,中國華北地區出土的舊石器時代早期的直立人化石。1927年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洞穴中首次發現。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20萬年左右的舊石器時代。其體質形態相比藍田猿人有所進步,腦容量平均為1059毫升,比現代人小300毫升;上肢骨與現代人極相似,下肢則有一定的原始性。北京猿人群居洞穴,以原始狩獵為生,使用粗糙的打製石器和骨器。在其居住的洞穴內發現有木炭、燒骨、灰燼等用火痕跡,反映北京猿人已經掌握用火技術。北京猿人是我國重要的猿人化石之一,對研究人類起源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