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連坐製度(1 / 2)

你以前上學的時候,老師是不是這樣對待你們的?

全校組織排練廣播體操,你本來做的好好的。但偏偏就因為幾個同學玩耍打鬧,動作不過關。

於是老師就罰所有人重新加練。

其實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就比如眼保健操,抽查背課文,抽查著裝等。

隻要一個人犯錯,就全體跟著背鍋,最後就弄得人人自危。

同時也讓犯錯當事人也承擔著極大的壓力。

其實這種不合理的現象並不隻有當下有,它是一直都存在的。

隻是現在網絡發達了,討論的也就多了。

於是我們偶爾也能刷到一些學生的投稿,控訴一些管理的不公和自己的委屈。

從中我們也能看到一些自己曾經的影子。

然後評論區也就跟著失控了,各執一詞。

主要分成三派,分別是老師,學生還有集體,他們很快就站到了對立麵…

寫到這裏,我也是服了自己了,又碰到這麼一個敏感詞彙…

我有段印象很深刻的初中回憶:

初一入校前,軍訓會操表演我們班拿了二等獎,差點贏一等獎。

就因為教官在喊“蹲下”指令時,我們班有個女生因為太緊張就摔倒了,還帶到了旁邊幾個同學。

她為這次失誤感到特別自責…

一開始大家都覺得他拖了後腿,畢竟當時年紀小都不懂事。

但是後來這件事就朝著不可控的方向發展了。

老師們總把這件事掛在嘴邊。

所以在這初中3年,但凡這個女生有什麼動靜,類似傷人的話語就來了:

“你害得全班人丟了一等獎,我都還記得呢…”

我們當時都初三了,已經能理解她了,覺得老師的行為很過分。

現在成人了,覺得…

越想越過分!!!

當年看到老師不斷給她施壓、言語懲罰同學們不會獲得什麼價值、積極性。

相反,更多的是恐懼吧:

“如果我是她,這三年我該怎麼過啊?”

這是我一個發小曾經說過的話。

你別說還真別說,還真有個別同學因為這件事討厭了她三年呢。

所以呢,你看,當集體榮譽感被曲解、用錯,而帶來的效果是災難性的。

再來說,就是這篇開頭所說的,爭議性極大的,連坐製度。

就比如以下幾種設例:

在體育課上,這一排誰跑的慢,就罰這一整排的人折返跑。

某一兩個同學衛生做不好,罰全組同學做值日。

還有就是班裏丟了東西,沒有人主動認錯,於是懷疑所有同學,一起罰!!!

以上這些偏激的管理方式都有一個共同點:

學生出的問題,老師的解決方式很局限,於是把集體當成一種工具、武器,用集體來約束和針對當事人,同時也牽連和誤傷了其他人。

我曾經和身邊朋友多次討論這個話題,說著說著,類似這種話就說了出來:

“當然要一起罰!要是在軍隊呢?!一個人犯錯可能會害了一整支軍隊。”

你看,如果你已經這麼想了,那你已經觸碰了關鍵點。

這也是很多老師犯錯的源頭之一,總是把容錯率極低的特殊案例和學校強行綁在一起。(就比如軍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