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日本,選擇堅強(1 / 3)

第一節: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剛從馬來西亞、柬埔寨、印尼近兩個月的旅行中回過神來,突然有一天老師告訴大家,有兩名同學可以作為我們學校第一批被送去日本衝繩的唯一一所國立大學——“琉球大學”的本科生,進行免費學習和交流活動,為期一年。

我一樣參加了考試和麵試,仍然記得麵試時有同學告訴我應該說“自己的理想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報效祖國,為校爭光”、“學習和交流日本文化,促進中日合作和友誼”……聽了這話我有點暈乎,可惜我當年日語沒學好,組織了半天語言都沒編出來,隻能老老實實說“我想去日本看看,體驗文化的不同,接觸很多日本朋友和日本文化。而且我一直都想寫本書,介紹我眼中的國家和文化……”,本來就覺得作為“老師的眼中釘”我百分之二百不會被選上,所以根本沒有抱任何希望。

突然有一天,領導打來電話:“楊瑩,你去日本嗎?”

“去。”我蹦豆子一樣的說。

“就這麼簡單?不用考慮一下?雖然是免學費的,生活費你還是要自理的。你要不要和家長商量一下?”書記真通情達理。

“沒事,我死不掉。不用商量。”我又說。

後來我才知道,那麼多參加選拔的同學,經過向日本老師詢問,也經過和各方麵交流,似乎是說衝繩在日本的最南部,交通很不方便,沒有車基本無法打工,很難養活自己。而且出國手續麻煩,離家太遠父母也不放心。是去衝繩又不是去東京,不是日本的主流,太偏僻。去了日本就趕不上研究生考試,還是在國內考研比較好……等等。竟然在排名單上站在我前麵的同學都不去了!!

我隻能樂得把牙都樂掉了,我這輩子可真是福星高照。“打工困難,沒車,我走著去洗盤子還不行?朋友說我就算在沙漠裏,都能把仙人掌做成泡菜活下來,在海島上也一樣的。出國手續能麻煩到哪裏去呢?我從小就離父母遠,而且越跑越遠,我可愛的爹娘已經經受住了無數的革命考驗。不去東京我才高興呢,城市有什麼好的,亂七八糟,壓力巨大,我本是戈壁灘上出生,這次改海島住住也不算壞。”我這樣想著,當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沒想到我這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非但不死,居然還在難找工作的地方,找了還成的一工作,而且還因為業績優秀,被邀請以工作簽證的方式留下來;居然在交通不便的衝繩,花自己的錢,買了自己的四個輪子;居然拿了“琉球大學留學生演講比賽”的特別獎。

看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運氣還真不壞,我在此衷心感謝以前沒敢吃螃蟹的同學們。人生的機會並不多,當機會來了,一定要有敏銳的嗅覺和勇敢的內心,看到機會,哪怕隻有一線機會,也去努力,也去爭取,然後抓住了就不放,抓住了就大幹一場,以感恩上天的惠賜,來證明自己的力量。

也希望大家下一次看到了螃蟹或者蜈蚣、跳蚤、蜘蛛等等第一次吃的東西,不要害怕,勇往直前,沒準味道是不錯的呢?

第二節:不留後路

我的大學是日語專業,大三被送往日本衝繩。我在一些人的羨慕中得以終於去日本,其實,又一段人生之路才剛剛開始。

我一直告訴自己要時刻懷有感恩的心,上帝給我的人生安排其實很有意思,即使我也有哭泣和傷心,也有生氣和埋怨,也有跌跌撞撞、磕磕絆絆。但是如果不是被學校送到日本免費留學,我們家可能一輩子都不能像別人家那樣給孩子準備幾十萬,打通關係找中介,用父母幾十年含辛茹苦的錢買孩子一個未卜的前程。

烏魯木齊的機場裏,爹娘含著淚對我說:“就兩萬塊錢,你帶上吧,這是爸媽能給你的僅有的錢了。存折上就剩下一點救急用,你姥姥她還常年有病……”

在日本的時候,有同學問我怎麼樣從中國向日本打錢,哪種方式最劃算。我說我不知道。“不知道?那你爸媽怎麼給你打生活費的?”那個同學很驚訝。

“我就沒要過生活費,出來了就給自己斷了後路,所以咋會知道怎麼打錢呢?”我很平靜地說。

我從告訴老師我去日本的那一刻起,就沒想過讓爸爸媽媽給我寄錢。到了日本更是不會問同學怎麼樣才能從中國往日本打錢,也沒有信用卡。即使我真的沒錢的時候,需要清晨大早滿世界借朋友的錢,來還追債的郵政公司,我都沒有想過問家裏要。因為日本是我選擇的,自己選擇的路,跪著都要把它走完。

剛到軟銀實習的時候工資很低,同事問我就這麼點錢怎麼過活的,怎麼不問家裏要。我說:“我爸媽在新疆一個月工資就那點兒,在日本吃個日式拉麵都要五六十(人民幣),他們得勒緊褲腰帶多少個月才能有我在日本吃的呀?”

我做事情挺絕,不喜歡給自己留後路,留下了後路就難免在最脆弱的時候倒退,隻有孤注一擲才能不斷向前。有時候人的潛能是逼出來的,不被逼上梁山,又怎能成一段佳話呢?

第三節:撿破爛,撿出中國,撿向世界

和我一起去日本的另一個同學叫小燕,真正的品學兼優的好孩子。不過當我們倆一起以不一樣的精彩成績重回母校,我想我的學校應該是欣喜和高興的。我們倆一正一邪,居然都以不同的方式得到了自己在日本的好成績和曆練、成長。(不過其實我在日本學習期間成績也很好滴,平均分A90以上,雖然比不上小燕,但是也沒給學校丟臉。)

剛到日本開始新的生活,肯定要有很多生活用品、鍋碗瓢盆,感謝祖國駐日同胞的親切關懷,我們從老留學生那裏撿來了比火柴盒大的電視機、沒有蓋的水壺、被子等等,真的很感動。可惜我運氣沒小燕好,我沒撿到枕頭,而我這個人又小氣,把衣服墊起來睡了兩個月都不去買。

後來有一天一位日本友人想給我送禮,問我想要啥,我不好意思地說:“您要是真想送我就不客氣了,你們日本送禮習慣裏,忌諱送枕頭嗎?”

他掀開我被子一看,沒有枕頭,隻有一摞被我睡扁了的衣服。他心裏好像挺不是滋味似的,靜靜地點點頭,第二天真的帶著我去買枕頭。

我自打去西藏之前就養成了撿破爛的光榮傳統。有一次我經過樓下的垃圾場,看到居然有人扔了很多沒有破的盤盤罐罐,我心裏又動了主意:“得,黨教育我們:節約光榮、浪費可恥!我全當是替日本人節約資源了。從今天開始我要將本人多年的撿破爛傳統傳揚到海外去。”

叫上了小燕,我們開始上垃圾山,下垃圾海。該死的衝繩趕上雨季,沒邊沒沿兒地打濕了我的垃圾寶貝。從國際交流會館的垃圾山裏我有了我的第一套餐具,有了晾衣架,有了一口不小的鍋,有了凳子,有了小裝飾品,竟然還撿了個微波爐!隻不過別人的微波爐一兩分鍾就能熱好食物,我得熱一二十分鍾,管他呢,白撿的就不挑三揀四了!

後來住得久了我發現,垃圾山裏的餐具大都是印度和孟加拉國的留學生扔的。我頭一陣眩暈,想起上次我問阿薩德(一個孟加拉國)的留學生:“你們那裏一年洗多少次澡”,他說:“還一年幾次?窮人幾年洗一次,趕上下雨了,全當是洗澡。”我開始渾身顫抖,雖然自己把那些垃圾堆裏的東西拿回家也是洗了無數遍,還用酒精消毒。但是,孟加拉國和印度某些朋友的生活習慣了得,我那感覺就像誤吃了一盤子死蒼蠅。

在日本一年的留學過程中,我通過自己的艱苦努力,已經撿出了不少成果。我發現自己很有一種愚公移山的精神,保證每天早上上學之前必定“經過”一遍垃圾堆,下午工作之後再堅持“經過”一遍垃圾堆。在我一次又一次不懈地“經過”垃圾堆的過程中,我撿出了自信,撿出了勇氣,撿出了一條具有楊瑩特色的撿破爛主義道路。

留學快結束時我準備簽約日本公司,繼續在日本的撿破爛生活。這時候必須從國際交流會館搬出去,自己租房子生活。租的房子自然不比會館,除了四麵牆,就是四麵牆,沒有任何家具。人家日本人是睡在地上的,所以連床都別想有。

我在這一次有重大意義的安置新家過程中,再一次將撿破爛的精神發揚到極致。革命道路是艱難曲折的,撿破爛的成果卻是豐碩喜人的。我從各大垃圾山裏,撿出來了衣櫃、鞋櫃、書櫃、凳子、桌子、一大塊破成兩半的鏡子、水桶、籃子、一套武士刀、一個精致的小帆船工藝品等等。在孜孜不倦地努力和進步中,我竟然又撿了一個微波爐!這一次熱食物的速度從一二十分鍾,終於降低到了一二分鍾,在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狀態下,終於撿到了一個真玩意兒!

想起我當年撿著破爛完成了去西藏的夢想,如今又在日本撿著破爛豐富了自己的物質生活。撿破爛原來是我成功的法寶,根據多年實踐經驗,我總結出了“兩手抓”的中心思想:一手抓國外精神文明建設,一手抓撿垃圾物質文明建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並且吸取教訓,力求體製改革,堅持與時俱進,舉一反三,狠抓質量,爭取撿出國際先進水平。

鑒於我仍然將不斷地前往世界各國,我鄭重決定將我的撿破爛事業傳揚到五湖四海,撿出中國,撿到亞洲、撿向世界!

第四節:我在美軍基地的日子

從琉球大學到美軍基地

來日近兩個月後才拿到打工證,就在我身無分文,急得睡不著覺,到處應聘的時候,正是經濟危機最嚴重的時候,就連工資最低的洗盤子的工作都找不到。我每周要應聘五六次,偶爾打點零工,給印度留學生開的海灘酒吧打掃衛生、當服務生,也在一個糕點房工作過幾天,也當過會議的英語主持……可是生活並沒有我想象的那麼容易。

當泰國留學生嘲笑我天天找工作,掉到“錢眼兒裏”的時候,當歐洲和韓國留學生奇怪我為什麼不和大家一起玩的時候,我隻能委屈地想:泰國、韓國學生拿著家長的錢,歐洲學生無條件拿著國家補助,你們又怎麼會知道我的辛苦?尤其是泰國的那些人天天去飯館吃飯,每周都出去腐敗,花著爹娘在泰國辛苦攢起來的血汗錢,竟然還心安理得地笑話我每天自己做好飯帶著上學。

去日本之前我的日本老師川平對我說:“你必須要答應老師一件事情,我也給你說過在日本消費很高,你家裏又沒有經濟基礎來支持你,有一些中國女留學生去了日本之後變成了陪酒小姐,你不管多難都不能做這個。”我點點頭。

沒有傘的女孩子必須努力奔跑,你不勇敢,沒人替你堅強。我仍然固執地一家一家去麵試,打零工。仍然做好午飯放進飯盒裏帶著去上學。

中國留學生聚會上,一位博士生學姐得知我能說流利的英文,找到我說:“我們琉球大學的學生長期以來都有和美軍部隊交流的曆史。美軍基地有教育中心,士兵們在晉級軍銜或者拿軍事文憑的時候,都要考試外語。而外語的種類繁多,有印地語、孟加拉語、泰語、韓語、斯瓦西裏語等等任何存在的語種。一般來說選修中文的學生特別少,因為中文很難,但是偶爾有幾個學生感興趣,在日本卻又缺老師。所以我們學校的留學生,比如印度尼西亞的、泰國的、台灣的等等都會應邀去和選修語言的美國士兵交流學習。我已經在那裏做了很久,大部分時間是當家教,一對一教一些簡單的拚音和對話。但是今年我要寫博士論文,沒有時間去,他們卻在暑假有一個培訓班。我希望你能去試一試,畢竟薪水非常高,而且在這裏的中國留學生哪個不想去的。你要是有什麼不懂的可以問學長們,很多人都給日本人當中文教師,可惜基地不是說日語,英語說得這麼好的人又沒太多。”

我和另外的留學生報名者一起參加了應聘,結果最後那個我很不喜歡的美國老板卻在我和另外一個台灣同學上猶豫不定。我和其他教授泰國語的同班同學皮爾斯、印尼學長、台灣同學一起經過了斷斷續續的幾個月的培訓,期間我還負責舉辦琉球大學中國學生和美軍的交流會,那該死的老板卻遲遲定不下來我和台灣人誰去。

台灣同學是個男孩子,其實和我處境差不多,我以為台灣人會有點錢,結果他也是一直都靠自己,很久都沒有找到工作,和我一樣。當我討厭的老板埃裏克斯在開課前兩天打電話給我“Ying,you solo the class.”他說,我激動得快哭出來,起碼我知道自己不用給爸媽添負擔,自己可以在日本活下去了。

我的學生是特種兵

在斷斷續續的前期培訓裏,埃裏克斯向我們介紹了需要講的內容,課本是北京語言大學的對外中文教材。他強調文化交流這一點的重要性,首先在課堂上不談論政治,不許說自己國家的不好,要盡量帶去自己國家的文化和美麗。最好老師能穿傳統的民族服裝,能在課堂上偶爾給學生介紹中國曆史文化、放中國音樂、放旅遊名勝的錄像,而且可以一起去中國餐廳吃中國飯、過中國節日、和中國留學生交流。

這些內容很像我和同學們在和普天間小學與日本孩子們交流的內容。我當時去那所學校時介紹了我的家鄉新疆,還穿了一條黑色的旗袍,反響很熱烈。這一次我要將旗袍穿到美軍基地裏,將一個美麗的中國風景帶進我的教室。

這種語言課程是在基地的大學和教育中心都可以自由選擇的,要晉級更高的軍銜或者報考軍校,都必須要有外語考試。很像中國政府裏的職稱考試的製度,你可以選擇考英語或者日語等作為第二外語。通過了一門考試,就會漲相應的工資。所以腦子聰明的,有誌向的士兵都很積極地參加語言培訓。

後來我發現除了語言類,教育中心還有經濟類、哲學類、計算機類等等五花八門的課程。甚至日本文化課程裏還有茶道等等有意思的課,也有像大學一樣為士兵和家屬開放的免費培訓和社團,社團種類從音樂、舞蹈、拳擊到你所能想到的很多有意思的課程。這些教育在基地都是免費開放的,給了學有餘力的士兵一些自由的空間和多方麵發展的機會。

我的一個學生就曾經告訴我,學習中文是因為他覺得中國的發展很快,在世界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下,中國在很多方麵都需要和世界有語言交流。自己總有一天會退伍,多一門語言或者技術,重新回到社會的時候也不會被淘汰。這樣的上進心很值得借鑒,因為我認識也看過許多中國隊伍軍人,三年軍隊生活過後再也無法融入到社會裏,沒有知識和技術很難麵對競爭。

中國人的第二外語大部分是英語,美國由於是一個移民國家,從中東移民過來的人自然喜歡學阿拉伯語,猶太人喜歡學希伯來語,有的人太太是泰國人,他就想選泰語等等,很可能每個人想學的語言都不同。有些士兵,在高工資的誘惑下,可以說好幾種語言,每個月多拿一兩千美金。我的一個聰明好學的學生就會說中文、非洲本土斯瓦西裏語、西班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