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天空漸漸染上一層深藍色,星星點點地閃爍著。遠處的山巒在暮色中若隱若現,仿佛是一幅神秘的畫卷。
一眼望去,整整齊齊的一排屋舍,各種各樣的燈籠高高掛起,似是在進行一場無聲的比拚般各有特色。
一家一家連起來,遠遠看著如同火蛇一般,將整個湖亭路照的燈火通明。
一陣陣歡快的鞭炮聲響起,炸裂的聲音在夜空中回蕩。有一隊出遊的姑娘們,打著燈籠,穿著漂亮的衣服從人群中穿過,引來無數圍觀群眾的目光。
朱小溪和夏景行也擠在人群中,跟隨著熱鬧的人群,這裏瞅瞅,那裏逛逛。
兩個人不知不覺間,越靠越近,最後牽起了手。有些涼意的手被握住後,就漸漸暖了起來。
朱小溪買了個兔兒燈籠提著玩,吃了夏景行說好吃的餛飩,又給自己買了一個娃娃臉麵具。
這會夏景行又給她買了一包炒栗子,把人哄得眉開眼笑。
逛了許久,夏景行提醒道:“天冷了,咱們回去吧!”
離開湖亭路,人流就稀少了起來。沒有了喧鬧做背景,從熱鬧中漸漸脫離出來,出走的理智也開始回籠。
朱小溪也頓時感覺到了涼意,把手抽了回來,縮到袖口裏。
她感覺到了夏景行對自己的好感,也頗為心動,可是這畢竟和現代不一樣。她要是敢很輕鬆的就同他牽手什麼的,保不齊會被人當做輕佻。
相比之下還是和師父相處的很愉快,隻要他不掐她的話。
***
元宵節過後,朱小溪又恢複了日常練功的生活。
不過練功的地方從夏景行的院子到了山上的清風觀。原來這清風觀就是夏家為風清道長建的。
因著朱小溪的呼吸法到了可以增加強度的時候,每日早上要練習兩刻鍾,晚間也要練習兩刻鍾。
為了節省來回的時間,騰出更多時間練功,夏景行建議她搬到了道觀的側院住下了。提出這個建議的人也住到了道觀的後院。
風清道長很少來道觀,日常事務都由韓影師兄帶領幾個小道童打理。他們和夏景行都是熟識。
住在山上,空氣更加好,練習功夫也僻靜,朱小溪倒是很喜歡的。
***
日子一晃就到了二月上旬,春回大地,萬物複蘇,杏花桃花也陸續開放。
一直悶在院裏養傷的李思衡終於得到了母妃的準許,可以出門走動。
迫不及待的他決定頭一件事就是去長琅街的大不同麵館看望徒兒。
一行人趕到了麵館卻沒見到人,聽夥計說他們東家去城西山上住了。
李思衡感到有些疑惑:“怎麼好好的住到山上去了,走我們去看看看!”
“世子爺,您的傷剛好,要不我派人去接朱姑娘下來。您在山下等著就好。”
“沒事,這點小傷我還沒放到眼裏。我要親自把禮物交到她手中。”
李思衡一行人爬到山頂,進了道觀,一個帶路的小道童一聽說是來找朱姑娘的,就打量了幾眼來人:“公子這邊請”。
快要到側院時,又出來一個小道童,衝他喊道:“明月,大師兄問你,昨兒讓你準備的東西,你放哪了,他沒瞧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