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人性(2 / 2)

預期收益率與風險補償。

預期收益率:當一隻股票的假設目標價格為20元,股價越接近20元價位時,所持有股票的預期收益率越低。反之當價格越低於20元價位時,這隻股票的預期收益率則越高。

風險補償:當一隻股票越是低於目標價位時,預期收益率就越是增高,則風險補償就越會增加。反之,越是接近目標價位時,預期收益率就越是降低,則風險補償就越是減少。

這個底層邏輯我想必須要先捋順才行。

我又發現一個規律,就是大盤指數漲得越高的時候,越是由大盤權重股或者說是優質的藍籌股來主導市場,而大盤指數跌得很低的時候,則是由中小創的題材股主導市場,這是一個現象級的規律。我則在此規律中尋找到了周期選股的方法。那麼支持這個規律的理論基礎是什麼呢,就是我之前經常跟他們說的預期收益率與風險補償。

眾所周知,優質藍籌股的基本麵毋庸置疑,所以他並不特別具備風險補償或者說他的風險補償很低。而中小創題材股的基本麵則大都不甚理想,有的甚至連年虧損,所以他們能夠接受的風險補償會很高。

先把指數的高位定在某個點上,低位定在某點的位置。當大盤指數接近某低點的時候,指數的預期收益率增加到了最大值,風險補償就會增加。當指數漲到高點的時候,指數預期收益率減小到最小值,風險補償則會減少甚至消失。

大盤指數接近最低位置時,增高的預期收益率將會補償那些風險性高的個股,也就是說大盤指數越到低位,預期高收益率越會補償中小創題材股,所以在指數低位周期時資金則會青睞風險性高的中小創題材股從而收獲高的收益。而指數越接近某高點的高位時,低預期收益率則無法再補償風險性高的中小創題材股,資金就會拋棄中小創的題材股轉而去買入無風險補償的優質藍籌股來對衝大盤指數帶來的風險。

以上所述的底層邏輯我不清楚是否已經說得明白,如果沒有說清楚我也隻能在這裏說聲抱歉!最後我就做一個完整的總結:

指數越低,風險性則越低,預期收益率則越高,資金則會選擇風險性偏高的題材股而賺取高額利潤。指數越高,風險性則越低,預期收益率則越低,資金則會拋棄中小創題材股而買入優質藍籌股對衝指數帶來的風險。

現在可以加上平衡點的概念了。把之前的理論做進一步的完善,這樣,就可以更加準確地找到交易的介入點了。

是的,交易就是利用漏洞去捕捉利潤。當市場不存在漏洞時,也就失去了交易的樂趣。也可以說,利用人性的漏洞去交易。人性是永遠都不會改變的,我們交易者,隻要懂得了這些,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去研究盤麵價格,隻要找到漏洞,利用漏洞,就可戰勝這個市場。漏洞是什麼,我的理解,漏洞就是人性的弱點!

朋友們,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