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說來就來。
也不知道誰家是第一個動手的,總之在9月23日這天,幾乎家家戶戶都行動了起來,開始下地掰玉米,把一個個包裹著外衣的玉米裝進袋子裏,把袋子抗到三輪車或拖拉機車鬥裏,拉到麥場或者家裏去,堆放起來,讓不方便下地幹活的老人孩子去剝。
雖說前兩天大家都表示會來幫蘇長青家裏收玉米,但在來幫忙之前,人家肯定要先把自己家的玉米收完。
因此,秋收的前三天,蘇長青家的地根本沒有動靜。
而蘇長青一家人收聽了天氣預報,得知最近都是豔陽高照的大晴天後,也不著急,照常趕集擺攤。
秋收一開始,外鄉鎮的顧客就幾乎看不到了,但鹵味和涼拌菜的銷量並沒有因此下降多少。
因為,秋收期間大家都忙得不行,有時候沒時間炒菜做飯,有時候哪怕有時間,也沒有心情和氣力。
所以很多距離集市較近的人就紛紛來買鹵味和涼拌菜回家吃,既方便省事,又可以用美味來緩解疲憊勞累,犒勞辛苦勞作的家人。
三天後,逐漸有人來到蘇長青家裏幫忙收玉米,在幾戶人家的幫助下,蘇長青家裏的玉米僅用兩天時間就全部掰下來,拉到了麥場裏。
第二天,這些人家的老人孩子又來到麥場,幫著剝玉米。
這天晚上,吃過晚飯後,蘇守生來到蘇長青家裏,他看了看正在廚房做鹵味的蘇長青和蘇長勇,問道:“長青,長勇,隻有你們兄弟兩個人在家嗎?”
“我爸媽帶著甜甜去麥場裏剝玉米了!”
蘇長青回答,問道:“叔,你是有什麼事嗎?”
“有事。”
蘇守生笑道:“我打算把你們家的地承包下來!”
“好啊!”
蘇長青笑道:“你來承包我家的地,再合適不過了!”
他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如果別人承包了他家的地,男人外出打工後,僅靠老人和婦女,很難照料那麼多的地。
但蘇守生和其他常年在外打工的人不一樣,他是村長,不方便出去打工,平時就是在家裏種種地、開個小賣部,其他時間除了偶爾開開會之外,就是閑著看電視、找人聊天打牌。因此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多種一些地。
“我也覺得,在咱們村裏,就屬我最適合承包你家的地了。”
蘇守生笑了笑,又麵色認真道:“長青,我這幾天想了想,算是給自己找了條路。我打算把你們家的地承包下來後,大部分地先種上麥子,留出來一塊地,等種完麥子後,把這塊地改建成蔬菜大棚,先種上一棚蔬菜看看情況。
如果效益好,明年再多建幾個,往後就正兒八經地種大棚!
到時候,如果村裏有其他人願意和我一塊兒種大棚,我就帶著他們幹!你覺得怎麼樣?”
“很好啊。”
蘇長青笑道:“如果咱們村裏有越來越多的人種大棚,形成一定的規模後,種植和銷售都會變得非常方便,到時候咱們這裏就是蔬菜產業基地,產的菜根本不用咱們拉出去賣,自然就會有菜商主動上門求購,甚至說不定還可以申請到政府的技術幫助和資金扶持!”
“我也是這麼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