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節,氣溫已經回升,小溪邊的柳樹已經抽枝發芽,不少孩童折下柳枝,把柳芯抽出,用柳樹枝的外皮做成柳哨,放在嘴中吹著,發出牛叫似的響聲。而女孩們則是把剩下的柳枝收集起來,編成一個個柳環,再采集一些路邊的野花,點綴在上麵,綠色的柳環就變成了五彩的花環。
田野裏有一些老農在忙碌的耕種,老牛也興奮的拉著木犁,發出哞哞的叫聲,仿佛它也明白了一個道理:一份耕耘,一份收獲。
在田間小路上,有一位身穿白衣的少年,背著背簍往臨山鎮的方向走去。
少年名叫穀清春,和師父兩個人住在墨黎山上的落鶴小院,今天奉師命下山,前往臨山鎮上購買一些生活用品。
臨山鎮在墨黎山之南,需要走十幾裏路,途中經過三個村莊。臨山鎮的集市是每個月的逢五開市,今天是二月十五,恰逢又是臨山鎮一年一度的春會。
越是臨近鎮上,路上的行人越是多起來了。附近的農戶人家一般都會到鎮上的廟裏,去燒香祭拜農神,期盼今年有一個好收成。
臨山鎮不算大,鎮上也隻有百十戶人家,但因其是南下通往陽河縣城的必經之路,加上黎河從鎮上穿過,往來船隻不絕,因此臨山鎮也成為名副其實的水陸碼頭。
今天的臨山鎮上人山人海,各種叫賣的聲音此起彼伏。最熱鬧的地方要數農神廟附近,臨山鎮以及附近鎮上的莊稼人大多要來此上香。而鎮上的鄉紳們每年都會集資請戲班來唱三天大戲,戲台就搭在離廟不遠的空地上,這些莊稼人上完香後大多數都會到廟外來聽戲。
大戲一般是一天唱三場,早上吃過早飯後開始唱第一場,過了正午時分開始唱第二場,第三場則是在第二場結束後,演員們休息一刻鍾後就開始唱。基本上第三場戲結束後,天就快黑了,如果第三場戲唱完後天還沒黑,戲班裏的角會唱一些小段直到天黑下來。有時台下的人十分熱情,不停的鼓掌甚至賞錢,演員們則會表演到酉時結束,這個時候戲班老板會出來說一些感謝大家的話,表示有緣自會再相見,從而結束一天的忙碌。而台下的人則會依依不舍的離開,借著月光走向回家的路。
穀清春來到臨山鎮既不去廟裏上香,也不去聽戲,而是要先去油鹽店裏買些油和鹽等佐料。
穀清春來到油鹽店,從背簍裏拿出油壺,鹽罐,醋罐,醬油罐等,油鹽店老板先是稱了罐子的重量,然後一一對應裝好後,又稱了重量,最後用算盤劈裏啪啦的計算。穀清春付完錢後,把這些瓶瓶罐罐收回背簍內放好,背起背簍就出了油鹽店。
穀清春接下來要去碼頭一趟,此時春茶正是上市的時節,滿載江南春茶的貨船會沿著黎河經過臨山鎮,而此時恰好有一艘茶船停靠在碼頭。
碼頭的搬運工們正在將一包包茶葉搬下船,有一些買家已經在碼頭邊的茶市等待著。這裏買茶葉的一般分三種人,一種人是茶葉店的老板,另一種人是大戶人家的老爺或者管家,最後一種人就是有茶葉需求但購買不多的人,穀清春就屬於最後的這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