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少年道:“到明年就好,我們派往波斯一帶的船隊就會回來,到時會帶回來一批波斯的種馬,以後就不會作如此危險之事了,亦不用花如此多錢財是北方購買戰馬了。而且到了明年牧場就可以開始產馬了,隻要保證好交配的血統,以後我大宋的戰馬就會逐漸改良,假以時日就可以建立一支與蒙古相抗衡的騎兵部隊了。”
幾人都是無奈,這幾年這位殿下可是變著法在全國各地收羅馬匹,尤其是優質的種馬,後來一位大食商人帶著幾十匹波斯馬來到江南一帶便視之若寶,後來更是派人是去北方販馬,更是在燕京和寧夏各收購了一中等牧場負責收集一些優質的種馬,不過倒是成效頗為顯著,竟收到了一匹極品的汗血寶馬。去年與一隻波斯馬雜交產下了卻是產下了一隻通體雪白的小白馬,當是整個馬院都高興壞了,當時這位殿下可是幾天幾夜不離,親自照料。卻也不知這位殿下為什麼如此精通馬匹的飼養,如今這隻小白馬竟誰也不認,隻與這位殿下親近,其他人靠近就會抗拒,若是生人更會暴起傷人。而殿下無論有多忙總是每日清晨會抽時間去照料一下這隻小白馬,私下裏她們幾個把這隻小白馬稱為國公的飛雲郡主。飛雲是殿下給這隻小白馬所起的名字,殿下對這匹馬兒,就象自己的女兒一般,從接生到哺乳都是親自動手照料,生怕其他人照顧不周。
那個叫琴兒的紅衣少女卻是叫做楊琴,是幾人之中跟著殿下最久的一個了。當年殿下出宮在臨安的大街上遇到因餓偷東西吃卻被發現後追得滿街跑的楊琴,那年殿下也過五歲,見她可憐就把她留在身邊,那年她不過八歲,剛剛沒了母親四處流浪,若不是她機靈就被人販子給賣掉。自此之後她便再也沒有離開過這位殿下了,一直負責照顧殿下的起居直到去年她從軍校畢業前往淮西嶽豐將軍處實習才來開了七個多月,去年十一月實習一結束婉拒了嶽豐將軍留她在軍中任職的邀請立即回到殿下的身邊。
幾人之中以她與殿下的關係最為密切!她知這位殿下一直就致力於建立一支強大的騎兵與蒙古騎兵對抗,是以軍馬場不計代價地采取精細的飼料喂養,更在隆冬之時以粟米稻麥之類作物作為馬食。需知馬一頓可食二十斤,幾乎是一個士兵的二十倍,所需的成本就高了許多。但是花了重金喂養的效果是明顯的一年下卻比之其他牧馬的馬匹要膘壯了許多,再加上殿下親定的訓練馬匹之法,規定每隻馬在一定季節至少有多少的運動量,幾年下來,牧場的馬匹無論是負重還是在耐力上都有長足的進步。
“如今府中的馬院已有近五萬的馬匹,其中有三萬多的戰馬,一萬多的挽馬。再加上五千重甲騎軍的一萬多匹戰馬。總共有五萬四千匹的戰馬,這幾年在培育一些購置一些,三年後牧場便有十萬匹戰馬,可以供三萬騎兵用度。再過十年就可以達到五十萬戰馬,可建十萬騎兵。”楊琴也是極力軍校中騎兵理論的支持者。受到趙祺的影響,一說到馬便是口若懸河。這是合適戰馬組建機製,要考慮到戰爭中戰馬的損失程度比軍士的損失還要高,每戰之後還要大量的補充更換,又要考慮到今後戰馬的生產是以絕對不可能有多少馬就組建多少騎兵。這樣無異於殺雞取卵,即使當年漢武帝時集幾代人所留下的三十幾萬戰馬,舉十萬騎兵大舉進攻匈奴的漠北之戰,雖然勝利了,卻還沒有徹底消滅匈奴,但是這一戰卻是把幾代積蓄的戰馬資源全部都打光了,後來很長時間漢朝都無法打到沙漠以北的地方。所以後來人都吸取漢人們的經驗,當然在戰馬並不多的大宋由於沒有大規模建製的騎兵存在就不存在有這個問題。
不過在這位殿下建立騎兵之始,就考慮到了這個問題,現在府內有兩個隱藏編製的騎兵和一個整編建製營的騎兵,一個就是在四年前組建的重甲騎兵,目前已經五千人的規模,以前駐紮太湖的島上,但是由於這支騎兵大大的超過了朝廷的認知,而且經常出外執行一些殿下下達的特別任務,所以攻占流球之後就把送到流球隱藏。而另一個則是由軍校前兩期學員組成,已是進入了山東作戰的騎兵,當時殿下隻提供了三千匹戰馬和三百多的學員以及不到一千的軍士,如今在山東一帶發展迅猛也有近五千人的騎兵規模不過這兩處卻是見不得光的。隻有一處,就是在淮西杜杲將軍部下效力的嶽豐將軍的太湖團練軍有一個整編營二千五百的騎兵規模,卻是得到殿下的老師兩淮督帥曾從龍的支持,卻是在樞密院報備的騎兵營也是淮西最大的騎兵集群。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