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阿底峽異國情誼(1 / 3)

阿底峽異國情誼

(一)

世界上最雄偉巍峨的氣勢磅礴的喜瑪拉雅山脈,喀喇昆侖山脈,岡底斯山脈和唐古拉山脈神秘地把阿裏高原托起到離太陽最近的高度,猶如四條雪白的巨龍戲珠,昂首欲飛,翻滾纏繞在古格的邊緣,形成了一種蒼涼超凡脫俗的極地風韻,似仙境聖地。

空曠寂靜的原野,純淨如洗的藍天,高峻肅穆的雪山,幽深浩淼的湖泊是滿野遍布;被西藏苯教、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共尊為“聖靈之所在”、“世界中心”的皚皚冰雪、晶瑩透亮的岡底斯山主峰崗仁布欽——神山,直衝雲霄;被稱為“西天瑤池”冥冥波光的瑪旁雍措——聖湖,或是班公湖,是波光鱗鱗、湖光四射,如平躺在群山中的鏡子,似碧綠的翡翠,天然生輝;巍然壯闊雄渾,莽莽蒼蒼,世界罕見的土林群,好似在炫耀著極度的自然美。被稱之為“世界第三極”,離太陽最近的廣闊無垠的阿裏羌塘草原上是牛羊成群,駿馬奔馳,牧羊犬在歡跳,藏羚羊、黃羊、青羊、岩羊等珍奇的野生動物在狂奔,藏野驢、野犛牛、野馬在飛馳……

雄鷹在五彩繽紛,雲蒸霞尉,浩瀚無際的天空中盤旋,展翅飛翔,博擊長空,灰頭雁、斑頭雁、湖鷗、棕頭鷗、赤麻鴨、秋沙鴨、紅頭鴨、斑頭鴨在湖中盡情嬉戲,黑頸鶴在草叢中欲飛翱翔……

金燦燦的陽光普照在古格城堡之上,熾熱明亮。曠莽的蒼茫的原野,就猶鴻蒙初始的荒古,荒漠戈壁中,稀疏橙黃色的紅枸橘林,一片猩紅猩紅,在微風中瑟瑟索索地搖曳著。起伏延綿,千姿百態的土林,帶著一份沉默的喧囂、沉寂的狂放、冷靜的熱烈,一條玉帶似的嫋娜多姿的象泉河靜靜地流淌著,千年不斷地流向鄰國的印度河,像乳汁般滋潤著肥美的草場,兩岸純真、古樸、深情的廣大古格臣子臣民。而此時此刻也反射著金黃的光輝,變得光怪陸離,映照著古格城堡的隱隱約約輪廓。

在金碧輝煌的古格城堡大殿中央坐著威嚴的拉德大王,殿上的大臣們靜靜地等待著大王開金口。總管加措宣旨道,“仁欽桑布大師聽旨

“臣領旨仁欽桑布上前兩步跪著說。

“仁欽桑布和二十一名青年受朝廷指派,

前去迦濕彌羅學習,曆盡千難萬險,其中十九名客死他鄉,隻有仁欽桑布和勒巴嘉繞不負重望,於公元991年,學成回到古格。仁青桑布進住托林寺後,講經說法,潛心譯經,翻譯了《八千般若廣釋》、《二萬五千般若光明釋》、《法相乘》及《四續部》等多部經典,為古格的弘揚佛法、光大佛教做出了顯著的功績,鑒於此,特授予‘洛欽’(大譯師的殊榮)封號。並以紮布讓附近的謝爾等三地封賜與大師,以資鼓勵,聽旨!”

“臣叩謝王恩

一時間,下麵是議論不止,一大臣小聲說道,“此次的受封,對於土生土長、出生於劄達縣底雅鄉熱尼村的仁欽桑布來說,無疑給他以莫大的精神激勵和成就感,更加激發了他的上進心、求知欲,最終有可能成為一代藏密宗師那

“不錯,人們將公元八世紀印度蓮花生大師進藏後所主持翻譯的密教典籍稱之為‘舊密咒’,而將仁欽桑布所主持翻譯的密教典籍稱之為‘新密咒’,在我看來,一點都不為過另一大臣也小聲說道。

“這個仁青桑布大師,可開了西藏的先例了,縱觀古今,他可是西藏曆史上第一個受封穴壑卡的封建莊園主。不簡單那,真是不簡單矮個子大臣也說道。

“眾位大臣靜一靜,下麵商談迎請國僧阿底峽的事宜古格王拉德說道。

“納措-楚稱嘉哇比丘,你曾在阿底峽班智達座前聽受過教法,先介紹一下他的情況吧!”拉喇嘛絳曲沃大聲地說道。

“國僧阿底峽是一位終身事佛、不記名利的大智者,係印度薩霍熱國王格哇伯(善吉祥)的二王子,名達尾領波(月藏)。他不貪戀王位,於七年不斷親近獲得殊勝成就的諸上師;三年修了明智禁戒行;在‘鄔伏那’同諸空行母聚會時,聽受了許多金剛歌(密法之一),在後期撰寫的金剛歌即據此而來。當大德住在如是密宗最上成就的時候,在夢中聽到薄伽梵釋迦牟尼和許多聖從對他說,你有何貪戀而不出家?他聽後暗想,我若出家真能對佛教將大有作為,於是前往金剛座大菩提聖地(釋迦成道處),從桑傑耶喜(佛智)大長老住‘加行道’(有四位中一位)中的一位西那惹肯達座前出家,時年已二十九歲,並受具足戒(即比丘戒)。到三十一歲,學完四部之三藏教義;並精其實踐作法,而成為一切教義解釋處,特別是在阿敦達布山寺上師達摩惹肯達座前,聽受《大毗婆沙論》十二年之久。其他關於般若波羅密多及密宗教法,是在乍納西彌紮、小姑薩裏、哲達日、納波夏大師即壩朗阿紮惹堆、小阿哇杜底巴、仲毗巴、日比若鳩(理鵑)、瑪得乍納菩提、那若巴、班底達彌欽波、布達閣支巴、大通達師達欽波、協曉桑波(智賢)、峰秋桑波(菩提賢)等上師座前聽受的。上師惹達那阿嘎惹辛底巴是一位擁有許多不同宗派傳承教法的大德,阿底峽尊者的大多數教法是在此師座前聽受的。後來阿底峽尊者去到上師色領巴(金州大師)座前,聽受了以發菩提勝門為主的所有教授,並任毗嘎惹瑪西那寺大長老。漸漸地他的偉大美名傳遍諸方

“為了完成先祖的遺願,即有千難萬難也必須請到阿底峽尊者古格王拉德堅定地說道。

“是啊!這是一件於王朝於佛教都功德圓滿的善事仁欽桑布說道。

“納措,你去迎請阿底峽尊者,若能成,必有嘉獎,勿違王命拉德國王誠懇地說道。?“是,臣領命

“給你一百名隨從大王繼續說。

“大王,一百人太多,五人足夠

“那就依你吧!”

絳曲沃送納措到殿門前時,拍著納措的肩,語重心長,和藹地說道,“我們在吐蕃發展佛教遇到諸多阻礙,現要迎請阿底峽大師,以防萬一。若他不願,你無論如何也得請別的班智達回來。你目前已堅守戒律,又適應了酷熱氣候,熟悉道路,又會翻譯,你要擔任好此次迎請使者的任務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