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小李杜-杜牧(1 / 1)

杜牧(803 年-852 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詩人之一。他的一生經曆了許多重要的曆史事件和政治變革,同時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作品。

杜牧出生於一個世家大族,他的祖父杜佑是唐朝的宰相,父親杜從鬱也是一名官員。杜牧年輕時曾在長安求學,並參加了科舉考試,但並未中舉。後來,他在宣州、揚州等地擔任幕僚,期間創作了許多著名的詩歌作品。

唐武宗會昌二年(842 年),杜牧擔任黃州刺史,在那裏度過了三年的時間。在此期間,他創作了大量的詩歌和散文作品,其中包括《赤壁》《泊秦淮》等著名的詩篇。

唐宣宗大中六年(852 年),杜牧在長安逝世,享年五十歲。他的詩歌作品風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和情感,對後世的文學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杜牧的妻子是張好好。

張好好是一名歌妓,她與杜牧的初遇是在洛陽。當時,杜牧正要離開洛陽到長安赴任,張好好為他送行。杜牧被張好好的美貌和才情所吸引,兩人互生情愫,但最終未能在一起。

杜牧曾為張好好寫下了一首著名的詩篇《張好好詩》,表達了他對張好好的愛慕之情。詩中寫道:“君為豫章姝,十三才有餘。翠茁鳳生尾,丹葉蓮含跗。高閣倚天半,章江聯碧虛。此地試君唱,特使華筵鋪。主公顧四座,始訝來踟躕。吳娃起引讚,低回映長裾。雙鬟可高下,才過青羅襦。盼盼乍垂袖,一聲雛鳳呼。繁弦迸關紐,塞管裂圓蘆。眾音不能逐,嫋嫋穿雲衢。主公再三歎,謂言天下殊。贈之天馬錦,副以水犀梳。龍沙看秋浪,明月遊東湖。自此每相見,三日已為疏。玉質隨月滿,豔態逐春舒。絳唇漸輕巧,雲步轉虛徐。旌旆忽東下,笙歌隨舳艫。霜凋謝樓樹,沙暖句溪蒲。身外任塵土,樽前極歡娛。飄然集仙客,諷賦欺相如。聘之碧瑤佩,載以紫雲車。洞庭一夜雨,水漲九江渠。君去若逢相識問,青袍今已誤儒生。”

這首詩被譽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也成為了杜牧和張好好之間的愛情見證。

杜牧在他的一生中擔任過多個官職,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官職:

1. 弘文館校書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 年),杜牧被任命為弘文館校書郎,負責校勘整理皇家藏書。

2. 膳部員外郎:唐武宗會昌二年(842 年),杜牧被任命為膳部員外郎,負責管理宮廷膳食。

3. 池州刺史:唐宣宗大中四年(850 年),杜牧被任命為池州刺史,負責管理池州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事務。

4. 觀察使:唐宣宗大中五年(851 年),杜牧被任命為觀察使,負責監察地方官府的行政事務。

5. 中書舍人:唐宣宗大中六年(852 年),杜牧被任命為中書舍人,負責起草皇帝的詔書和文書。

總的來說,杜牧在唐代政治和文化領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的官職和文學成就都對唐代的曆史和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杜牧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他在文學和政治領域都有卓越的成就和深遠的影響,因此後世對他的評價非常高。以下是一些後世對杜牧的評價:

1. 明代文學家王世貞:“杜紫微詩,氣豪而逸,辭麗而新;允稱名家。”

2. 清代文學家趙翼:“杜牧詩無敵,萬人非敵。”

3. 近代文學家錢基博:“杜牧之於杜甫,得其豪健,而失於粗率;得其深厚,而失於膚廓;得其明暢,而失於淺顯。牧詩於晚唐中自為翹楚。”

4. 現代文學家魯迅:“杜牧的詩是晚唐詩壇的一大成就,他繼承並發揚了杜甫詩歌憂國憂民的優良傳統,又在憂國憂民的思想基礎上,增加了對曆史興亡的感慨和對現實生活的熱愛。”

5. 現代學者郭沫若:“杜牧創作中素有\\u0027小李杜\\u0027之稱,而杜牧可能尤勝於李商隱。就詩歌創作的藝術成就而言,杜牧可能比李商隱更高。由於杜牧在政治、軍事方麵的才能,使他的詩有一種俊爽的風格,但杜牧的詩中也有一些消極頹廢的傾向,這是他受時代和階級局限的結果。”

這些評價都充分肯定了杜牧在文學和政治領域的卓越成就和深遠影響,也反映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