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前的分析大概如此,等團隊戰一打響,“麒麟”的四架戰機就一下子爬升到六千米高度、分作兩組雙機左右疏開,以標準的空優模式掃蕩對戰空域。
這種打法,應該說很切合這一張地圖,因為野戰指揮部周邊布置的連級野戰防空火力殺傷上界在三千米左右,更高的空域就需要戰隊來防禦,兩組“猛龍”雙機一左一右繞過己方野戰指揮部、而後各自改變航跡,很快就發現了迎麵而來的“宸龍”戰機,雙方在六千米高度發生超視距接觸,但誰也沒能取得戰果。
在一幅目標坐標在隨機時間解密的地圖上,真正的較量是從目標揭曉的那一刻開始,在此之前,一般來說雙方都不會大動幹戈。
不過這次比賽中,“麒麟”顯然對速戰速決很有信心,一組殲-10B雙機很快迎頭殺到、在“宸龍”雙機後方追擊,這時另一組“猛龍”也發現了高空巡曳的“宸龍”重型戰鬥機組合,隨即發射一波PL-12仰射攔截,遭遇雷達照射的兩架Su-27BM卻立即轉身脫離,高度也進一步提升到九千米左右。
正在此時,係統判定時刻已到,通過數據鏈向雙方發送了指揮部坐標!
隨機時間發送目標坐標,這一行動差不多是模擬真實的戰場狀況,其他作戰平台發現的敵方指揮部被上鏈到作戰係統、又分配到一線的空中平台,得到訊息後,雙方立即進入空襲與反空襲的激烈對抗。
多功能顯示上一個光點出現,駕馭金屬巨鳥的年輕人霎時間燃起鬥誌,“麒麟”隊長段誌剛審時度勢、立即與僚機脫離BVR對抗,轉而直插“宸龍”一方野戰指揮部所在區域。
投入四架“猛龍”改進型戰機,段誌剛領銜的“麒麟”對這一場比賽十分重視。
此前他們兩場比賽一勝一負、在積分榜上位居中下遊,雖然龍雲領軍的“宸龍”實力不俗、著實有一匹黑馬之相,但賽前得知該隊一哥因故不能參加比賽,“麒麟”全隊上下還是難掩興奮,畢竟“宸龍”隊長的實力有目共睹,他們第二輪客場戰勝“庫爾勒”隻不過是因為對手太弱,這一輪次龍雲還不出現,這對“麒麟”來說當然是一個拿分的好機會。
帶著這樣的念頭,三場“一對一”卻落後對手一分,進入團隊戰之後“麒麟”選手們自然難免心急,或者說,就是想用快節奏的連續進攻打蒙對手,兩架殲-10B很快接近了目標區域、卻遭遇到中空的“宸龍”雙機攔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