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損失了一架重型戰機,接下來的戰鬥,雙方都開始竭盡全力要阻止對手,一時間“宸龍”與“庫爾勒”的對抗就演變成了防空攔截。
一開始派出轟炸機、卻沒能完成任務目標,尤其是在兩架轟-6H被邊超用自殺襲擊般的攻擊方式“兌”掉之後,防衛目標的壓力大大減輕,周曉東的“猛龍”與安娜*克拉夫琴科的Su-27BM很快組成一支臨時的長僚機編隊,與實力終歸稍遜一籌的對手比拚耐心。
相比之下,原先占據主動權的“庫爾勒”卻有一點進退兩難,在轟炸機踹門計劃失敗之後,雖然戰機數量上有三比二的優勢,兩架殲轟-7A卻並不擅長空優作戰,單憑一架殲-11B去衝擊“宸龍”的稀疏攔截線,且不說吉凶如何,地麵上還有一大片地對空導彈陣地——兩架“飛豹”的彈藥,全扔到“道爾M1”頭上倒是可以將其成功壓製,但這樣一來,還拿什麼去炸任務目標?
正是基於這種考慮,同時從戰隊士氣角度出發,“庫爾勒”沒有在選擇上浪費時間,兩架“飛豹”很快在殲-11B掩護下從峽穀南側進入,不出所料的遭遇了“宸龍”雙機。
遭遇對手全員突擊,決策果斷的周曉東沒有一絲猶豫,判明中空徘徊的殲-11B是由新疆隊隊長駕駛、實力不容小覷,於是對其視而不見,集中全力追殺對手的戰鬥轟炸機,最終結局差不多就是兩敗俱傷,“宸龍”一方四機全滅、“庫爾勒”也隻剩了一架殲-11B,然而從任務目標的完成情況來講,後者卻因為喪失了有效的空對麵攻擊手段而將任務分拱手相讓。
從四機編隊到一起團滅,任務目標來的有點勉強,然而規則如此,“宸龍”就以10:5的好成績結束了選拔賽第二場較量。
當天比賽結束,參加過必要的一些流程,“宸龍”機隊趁夜色返回北京。
早在戰隊歸航之前,傍晚回家的龍雲就知道了這一場比賽結果,表麵上神色如常、言語間卻隱現一絲喜悅的上官淩還開口表揚了“宸龍”兩句,當然,他這個缺席比賽的隊長就一點誇讚也沒得著,幸好老板正為一場大勝而心情不錯,相比之下,自己每天去“〇一基地”訓練的事情似乎也算不得什麼了。
選拔賽第二輪戰畢,五場比賽的結果,差不多就和隊伍之間的強弱對比一致、也就是沒怎麼爆冷,從新疆隊身上拿到十分的“宸龍”排名往前挪了兩位,衝到了積分榜第三名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