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這麼一種邏輯,該布雷就布雷,合眾國當然不會在意日本人的感受。
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說,先把今天的難關度過去!
心態大概如此,不出幾天,在JMSDF潛艇部隊的不懈努力下,津輕海峽和宗穀海峽西側就被布上了一片片水雷,變成了完全無法通行的死亡水道。
在這一行動中,為遏阻紅海軍而不遺餘力,美國人不僅督促日本海上自衛隊全力出動,頂著俄國人的空中壓力偷偷布雷,自己也出動掛載水雷的戰鬥轟炸機、反潛巡邏機在海峽西側水域空投MK65、MK67等沉底水雷,重在數量而不在質量,把兩條重要水道給堵了一個嚴嚴實實。
使用水雷封鎖海域,一般是弱勢國家用來抵擋海上威脅的招數,如今美國人用起來卻一點都不臉紅。
往日裏,總認定自己的海空實力天下無敵,美國人之前也沒做多少戰略防禦的功課,如今一旦麵臨紅海軍的遠洋威脅,軍方翻遍了龐大武器庫的名單,卻沒能找到一種經濟廉價又實用的製海武器。
要遏阻俄國艦隊駛向遠洋的步伐,在戰略圍堵方麵,美國海、空軍戰機與AGM-84“魚叉”反艦導彈的組合,在俄國人的機海麵前生存能力堪憂;相比之下,小鬼子的“Type-88”岸基反艦導彈倒是一種不錯的選擇,然而數量又太少,本身在喪失製空權的情況下也很容易被搜索殲滅,想來想去還是要用水雷,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不過,隻要看一看地圖就知道,要封堵紅海軍的遠洋航路,單憑這些措施還是不夠的。
在日本列島環繞的蘇聯遠東南方國土,幾條南下水路都容易受人控製,為此紅海軍另有一條韃靼海峽可以利用,隻要進入遼闊的鄂霍次克海,轉而向南穿越千島群島,就可以暢通無阻的進入太平洋,這一條線路有薩哈林島、勘察加半島作為屏護,不論美國戰機、水麵艦艇還是潛艇都難以發動襲擾。
對這一條迂回航路,由於地處刀槍林立、戒備森嚴的蘇聯近海,美國人的應對措施,除了布設聲呐基陣和加強核潛艇在千島群島的活動外,似乎也沒什麼別的手段。
正因如此,在兩大陣營的一場遠海較量真正爆發之前,勘察加半島南部海域的反潛與反潛驅逐對抗就已經打響,雙方的拉鋸般博弈也已經進行了好多天;麵對沒有航空母艦壓陣、僅僅依靠水麵艦艇和兩棲攻擊艦打醬油的美國海軍,以1143.3型“新羅西斯克”號重型載機巡洋艦為核心、同時編成有1144型核動力導彈巡洋艦“伏龍芝”號的紅海軍艦隊打的有聲有色,一直能夠有效驅逐美國攻擊型核潛艇。
坐擁世界第一大海軍,自己的核潛艇卻在遠洋海域屢屢碰壁,雙方雖然還沒在公海上大打出手,美國人還是感到十分窩囊。
不過,隨著航母戰鬥群的到來,大洋上的煙波詭秘很快就會演變成一場驚天驟變。
戰艦陸續出港,一支支龐大艦艇編隊朝大洋深處進發,雙方主力之間的距離還很遙遠,前沿部署的紅海軍與美國海軍艦艇卻已經發生了小規模接觸。
作為攔阻俄國艦隊的第一道屏障,部署在千島群島以東的美國海軍第七艦隊若幹艘“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一直在隱蔽待命,它們的主要任務不是和俄國人硬碰硬、嚐試接近艦隊並用魚雷打擊敵人,而是在西北太平洋撒下一道稀疏的水下監聽線,在發現俄國人的艦艇活動後,就擇機使用長波通訊手段發回情報。
利用核潛艇偵測敵情,想法當然挺好,不過對這些潛伏在大洋邊緣的伏兵,紅海軍自然不可能無動於衷,波濤起伏的海麵下,971型攻擊型核潛艇與“洛杉磯”之間的對峙追逐,幾乎每時每刻都在上演。
幽暗深海的水下戰鬥,和視野開闊的其他戰場完全不一樣,前出部署的攻擊型核潛艇處境其實危險之極,在捕捉任何一絲敵蹤的同時,也要時刻警惕埋伏在暗處的威脅,哪怕幸運的一下子抓住目標蹤跡,接下來的魚雷互擲也充滿了不確定性;如果雙方都不肯退縮,一場較量下來,總有一艘潛艇會挾裹亂流墜入海底,往往連消息都來不及發出,便靜靜長眠在了暗無天日的死亡深淵之中。
攔截與突破,偵查與驅逐,戰艦即將經過的大片海域,海麵還不見一絲激起的波瀾,水下的較量已是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