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手後拉節流閥,支起機背減速板,拉杆抬高仰角的同時按下一組幹擾彈釋放按鈕,十多枚耀眼的紅外幹擾彈****而出、絢爛綻放,身形龐大的紅色十五號借勢急劇減速、下挫,十分驚險的躲避了來襲導彈的撲擊。
危局中的龍雲,幾乎就是不假思索的使出了一招危險之極的“尾衝”機動,讓拖著白煙猙獰來襲的兩枚R-73導彈迷失了方向!
在敵機尾追的時候驟然減速,這種機動規避方式帶有極大的危險性,如果不能利用對手的反應延遲、一下子把敵機放進自己的前半球,就會成為敵機視線中的良好標靶,不少業餘軍事愛好者也因此而否定“眼鏡蛇”、“尾衝”等過失速機動動作的戰術價值,然而這隻是一種膚淺的誤解。
空戰中,保持能量至關重要,這理論當然沒有錯;然而凡事都沒有絕對一說,空中對抗的態勢本來就瞬息萬變,究竟要采取什麼樣的動作才最有利,單靠紙麵推演意義不大,一切都要放到實戰中去考慮。
比如說,就是在眼前,幾乎一刹那間確定了偷襲者在自己後上方、敵我間的高度差還不小,眼見追擊而來的敵機距離自己還不到一千米,龍雲才敢於驟然減速、下墜規避,在這種情況下敵機已經來不及鎖定、並發射格鬥導彈,即使勉強發射也會因為導彈發射初期的可用G值限製而無法攻擊。
導彈無能為力,而至於說改用航炮,肉眼估計一下就可以知道,敵機這時候要用瞄準線對上眼前的Su-27SKM、就需要拉一個高過載的反向筋鬥,這種動作造成的向心過載已超出一般飛行員能夠承受的3~4G上限;一邊忍受紅視、過載,一邊還要瞄準射擊,哪怕體能過人的龍雲都不敢說一定有這種本事,FIAF的飛行員們要是能飛得出來,那就是從天頂星來的外星人了。
心念電轉的全盤考量了敵我態勢,駕駛戰機進入尾衝後改出,不到十秒鍾的時間裏戰機就從三千米高度掉到了幾百米,被過載弄得惡心欲吐的龍雲沒時間多喘幾口氣,他立即前推節流閥、開啟加力,爭分奪秒的回複戰機存速。
剛才的尾衝甩脫,算是自己膽大心細,但是這種把戲可不能一直玩下去,不趕緊加速的話他很快就真的要變成靶子了。
從敵機偷襲下驚險逃生,駕駛紅色十五號一路加速盤旋上升,龍雲這時候仍然能夠看到視線裏的那架灰色Tu-22,灑了一層陽光的尖銳修長機身在西側天空中清晰可辨;不過注意到敵機的速度顯然快了不少、機尾還拖著發白的加力尾焰,龍雲就立即打消了追殺這架轟炸機的念頭,轉而專心搜索剛才偷襲自己的自由黨戰機。
幾乎到了嘴邊的肉,現在卻隻能眼看著對手溜走,龍雲一點都不覺得可惜,他知道轟炸機相比戰鬥機的優勢就在於有內置彈倉、無外掛拖累,在中等高度空域飛超音速可不是什麼難事——比如現在天邊的那架Tu-22,加力全開的話很快就能在兩千米高度飛出馬赫一點二、三的速度;這對於一般戰鬥機來說就很難追,除非你也學著轟炸機的樣子加力大開一路狂飆,但是和轟炸機比拚誰的內油多、誰的耐力久,這當然就是一種極端愚蠢的行為。
此外還更不要說,現在天空中尚有不止一架FIAF戰鬥機,又哪會有時間讓他持之以恒的和Tu-22搞空中馬拉鬆呢?
眼見天邊的轟炸機一路加速逃逸,也打定主意要反擊襲擊自己的自由黨戰鬥機,龍雲仔細搜索周遭的無垠天際,他很快就發現了天空中的兩個黃綠迷彩蹤影。
回想剛才的背後偷襲,沒有一絲征兆、導彈發射的時機也挺刁鑽,龍雲意識到這一次的對手有點不尋常,他必須集中精神應對天空中的這兩架FIAF戰機,否則還真有可能在中東這片天空中陰溝翻船。
隨著座機不斷加速、一點點恢複之前的飛行高度,剛才俯衝偷襲卻未得手的兩架迷彩戰機也轉個圈撲了回來。
這兩架身形輕盈的戰鬥機,機頭銳利卻並不頎長,圓滑邊條翼後的機身扁而寬闊,兩片稍顯外傾的垂尾看上去頗為淩厲;這,正是來自FIAF“克裏木”聯隊A中隊的兩架戰鬥機,型號則恰好是龍雲熟悉之極的單座型MiG-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