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戰爭本身的結局相反,大規模戰爭中王牌飛行員出現更多、戰績更高的國家,往往卻是最終失敗的那一方。
這一現象,看上去似乎是有點難以理解,其實主要還是因為大戰中居於劣勢的一方,飛行員難以得到及時補充、王牌飛行員也必須在前線繼續奮戰;一個從戰爭開始到結束都沒下過火線的飛行員,自然更容易積累驚人的戰績,當然同時也意味著更多的優秀同僚會在崗位上一直戰鬥至死,後方的飛行學校裏卻奇缺有經驗的航空教官。
至於現在的伊拉克新黨、乃至NATA,雖然擔當主力的都是外籍誌願飛行員,其實情況也和二戰的納粹德國差不多——沒有什麼後備力量,誌願飛行員數量稀少又難於補充,如果不是FIAF、FSA這些對手的戰力同樣一般般,恐怕NATA早就要支撐不住了。
思考中,聯想到了齊輝的耀眼戰績,在平行世界裏已成為戰績遠遠超過第二名的頭號王牌,龍雲心底裏自然會有一點躍躍欲試;但是理智很快就控製了這種情緒,讓他確認了自己的首要任務是追蹤神秘飛行器、收集並報告情況,而不是真的駕駛戰機參與伊拉克內戰、和這些瘋狂的敵人在天空中惡戰不休。
不過話雖如此,一想到之前的村莊見聞,仿佛召喚出了內心最深處的久遠回憶,龍雲就不自覺的惡念叢生。
雖然“組織”的任務是第一優先,但是也沒說他不可以參與內戰吧?
和新生的北方政權相比,盤踞巴格達的伊拉克自由黨是個什麼德行,他在媒體、網絡上也知道的差不多,如今更親眼目睹了FIAF的野蠻暴行——這種暴行,也許每天都在多災多難的中東大地重複上演,卻著實給他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龍雲這時候的確很想快意長空、痛殺敵人:不是為了什麼王牌、什麼擊墜記錄,更不是為了那一萬元的獎賞,而是為了盡早結束這一場可怕的國家內戰。
而且話說回來,如果仗一直這麼打下去,他還能有機會去執行秘密任務嗎……
駕駛戰機在四千五百米高度一路向東,在座艙裏悶頭思考,龍雲的雙眼卻一直在警惕的掃掠前後左右;他沒有開啟機載雷達,而是僅僅憑借GCI導引和雙眼搜索目標,主要還是擔心被目標發現而打草驚蛇。
畢竟這“大型飛機”,既然不可能是戰鬥機、那麼麵對攻擊就毫無反抗能力,很多大飛機的飛行員碰到RWR告警之類的情況後,第一反應就是調頭逃跑,那樣的話他可能就什麼都抓不到;對防空作戰來說,能把敵機嚇跑就算是完成了任務,但是現在龍雲的確挺好奇,他覺得FIAF不至於蠢到把運輸機、預警機之類的大家夥飛到如此靠北的空域,而如果是轟炸機的話——
哦,現在已經能看見那架飛機了!
關閉雷達一路向前,期間根據指揮中心斷續發來的信息修正航向,龍雲憑借過人的眼力發現了視野左前側的目標,那是一架飛行高度大約兩千、好像一支大號箭頭的大型飛機。
因為雷達沒開而無法測距,龍雲駕駛紅色十五號又飛近了一點,悄無聲息的來到敵機後方七點鍾方向,他調動Su-27SKM機頭右側的IRST(Inferred_Scanning_and_Tracing,紅外掃描與追蹤)係統截獲這架飛機、用激光測距儀得知敵我距離在十二千米左右,然後就一下子知道了這大家夥是個什麼型號。
果然是的,看那尖銳的機頭和大後掠翼,應該是一架Tu-22超音速轟炸機咯。
在毫無察覺的敵機後側一路跟隨,龍雲瞥了幾眼就更加確信自己的判斷,他首先想到的是伊拉克早年間曾進口過一批Tu-22遠程轟炸機,不過後來在海灣戰爭中遭美軍空襲而損失殆盡;那麼現在這架通體灰色的飛機,大概會是從黑市走私來的?
想到這兒,龍雲揚了揚眉毛,他覺得這可不是個小事情。
中東這個地方,的確是有點邪門啊,超音速轟炸機都能被自由黨走私到手,這東西還真是有點危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