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降落的兩架F-14戰機,吸引了訓練基地裏很多人的目光。
隨著戰機的進場、降落,龍雲的眼光也隨著兩架戰機的降落而跟隨掃視,看到F-14機腹半埋式掛架、和機翼翼套下的掛點上都帶著胖乎乎、像巨型蠟筆一樣的AIM-54“不死鳥”導彈,他猜測這應該是前來北京中心參加比賽、或者至少也是進行表演賽的一對雙機組合。
一直注視這兩架身形飽滿、體格碩大的F-14落地、滑跑,直到被不遠處的建築遮擋而離開視線,他才轉回頭來和劉威交換一下驚訝的神情。
不管是什麼目的,在這裏見到F-14,對他們來說都是完全的意料之外。
龍雲兩人的驚訝,當然是完全有道理;不過他們這時候還不知道,“宸龍”的競賽征程上,早晚也會和這支神秘的戰隊遭遇。
“劉威,F-14這種戰機,國內的戰隊也有裝備的?”
“我記得有,不過還真是少見,”意猶未盡的回頭看了片刻,發現已經見不到那兩架戰機的蹤影,劉威才把注意力回到車子裏,他擺弄起膝頭上的平板電腦,“畢竟作為國內戰隊來說,使用國產戰機的才是主流。——不過‘雄貓’的人氣很高也是事實,雖然不能用在IFT的決賽階段,平常用來招攬人氣也是好的。”
這麼說來,國內還真有使用這種重型殲擊機的航空戰隊咯?
對F-14,龍雲其實並不陌生,這種由格魯門公司設計、投產,在一九七四年開始裝備美國海軍的重型戰鬥機,因為搭載的AWG-9雷達及火力控製係統、配合AIM-54“不死鳥”導彈而具備一定的多目標接戰能力、能夠在遠離航母戰鬥群中心數百千米外攔截來襲蘇聯超音速轟炸機的強悍機型,因為厚重而富於機械美的外形、頗為不俗的性能參數和可圈可點的實戰記錄而備受世人關注。
作為世界上第一種第三代殲擊機(當然也有人有不同意見,覺得F-14是最強的二代戰機,這就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了),F-14的設計理念、結構設計與技術水平相對來說並不突出,在大量後發三代機型的比較之下並無優勢。
而且不得不說,F-14“雄貓”這種相當不錯的戰機,采用的發動機卻非常的不靠譜:不論是早期的TF30還是後來的P414A,不僅推力輸出比不上美國空軍F-15、F-16戰機采用的F100、F110係列發動機,還經常因為設計裕度不足而發生各種各樣的故障,造成很多F-14因此墜毀,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戰機的性能發揮;這種情況直到一九八八年、換裝了F110發動機的F-14D出現才有所改變,但是D型的產量卻並不多。
但是即使如此,由於兼顧高、低速機動性的變後掠翼設計、強調遠程攔截的火控與火力配置,以及大型機體的充裕燃油容量,F-14仍然不失為一款能夠與MiG-25相比較的優秀重型截擊機。
同時,因為變後掠翼與氣動控製的優良設計,其機動性與格鬥能力也很突出,這就不是擅長快速攔截、卻忌憚近身格鬥的MiG-25所能比擬。
自從入役以後,F-14在利比亞衝突、兩伊戰爭(由伊朗獲得並使用,很多愛好者親昵的稱其為“波斯貓”)中,都有過不俗的戰場表現;當然在冷戰的大格局下,作為“雄貓”設計之初的目的,對抗蘇聯超音速轟炸機的情況則從未出現過。
不錯的性能、極高的人氣,使得F-14成為世界航空競技場上的常見機型;即使是在東方聯盟國家中,也有戰隊會選擇使用這種看上去胖乎乎、就像一隻大鳥一般的重型戰機,在無數擁簇的歡呼中升空去激戰蒼穹。
不過可惜的是,格魯門公司的F-14生產線早已不再承擔軍方的戰機生產任務,已經不再全力運行;現在該公司隻能提供必要的耗損零件和戰機保養。
要說全新生產的F-14,每年也隻有不到十架,價格也因為不能滿足匹配成本的生產數量而變得相當昂貴。
所以存世的F-14戰機數量有限、摔一架就少一架,這也使得F-14的采購與使用要比產量極大、到現在生產線也在運轉的很多三代機不一樣,格外麻煩也難以伺候。
嗬嗬,不過誰又能預料呢?
F-14這樣稀罕的機型,卻反而是讓眾人產生物以稀為貴的心理,人氣也就格外變得高漲;這大概是格魯門公司當時決定重啟F-14生產線、為全世界現存的數百架“雄貓”提供備件支持時所沒有想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