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取舍的藝術(1 / 2)

聽到阿爾金緩慢的話語,龍雲似乎是明白了他的意思。

會意的點一點頭,龍雲倒是有些話想說,雖然那多半不是出於自己現在的觀察,而是雜糅了現實世界航空知識和他多年來對航空戰爭領域的一些思考。在這大戰爆發的時刻,如果能夠以此來幫助一下這位年輕的總設計師——哦,幫助也許不敢當,就算是提供一些獨特的視角,不是也很好麼?

“哦,的確,那我也冒昧的說點看法。——這架戰機,看機體外形設計、還有機頭預留的設備安裝位,似乎是相當強調雷達隱身特性的咯。”

帶著一絲驚訝的點頭稱是,阿爾金直覺性的感到,自己這次也許是找對了人。

之前,在設計局裏看到維克托*雷澤諾夫送來的幹擾機設計思路,他就感覺到這個人相當不簡單;如今他一眼就看出隱身設計這種還算相當時髦的架構,更察覺到項目1.44機頭預留的等離子發生器安裝位!

泄密?應該是沒有可能,那麼大概他也是長期關注這個領域的一線戰鬥人員,這樣的人其實正是他迫切想要接觸的。

“不過,坦率的講,我覺得這項目現在的進度並不理想,”龍雲還在繼續著他的發言,這項目的進度,大概進入到車間裏的人都看得出來,“還有,機體尺寸好像和MiG-25也差不了多少;恕我直言,就算是采用相當前衛的氣動設計方案,該型號的機動性能是否會比現有的MiG-29有相當的改善?”

“哦?——機體尺寸,這個您想必知道,是出於配平的考慮,還有武器係統。”

的確,配合意識窺探術,龍雲倒是可以第一時間了解到眼前這位總設計師的思路,讓兩個人的交流變得更有效率。

不需要開口發問,他就知道了項目1.44竟然是打算采用此前裝備到MiG-31上的“盾牌”M型PESA雷達——這種設計真的合理麼?

“盾牌”M係統的一些設計參數,龍雲還是知道的:這種堪稱變態的雷達雖然功率強大、理論探測距離也相當遠,但是目標分辨力、抗幹擾能力和對殲擊機設計來說至關重要的設備重量,這些參數都並不理想。

“另外,我們還可以搭配更強有力的發動機,從‘留裏卡’那邊得到新型號,加力推力是相當可觀。”

啊,那應該是說留裏卡設計局的最新型號:AL-41F了?

對這款發動機,因為在現實世界中廣泛采用,龍雲倒是也有一些了解;別的不說,加力推力17.1噸的指標當然很好,但是這裏可不是現實、而是奇怪的平行世界!

看到項目1.44竟然也和現實世界裏的經曆一樣,進度嚴重滯後於現實,龍雲現在自然相當懷疑,是不是這平行世界裏AL-41F的研製進度也出現了相當拖延,才會讓這架試驗機處於沒有發動機可用的尷尬狀況。

“這個嘛……”龍雲考慮自己的措辭,以免不小心說漏了餡,“恕我直言,我覺得這種設計還可以做些改進。從飛行員的角度上講,當然希望殲擊機的性能越強大越好,比較突出的應該還是機動性和超視距接戰能力;但是說實在話,我個人的一點思考,也許和這樣的想法有一些差別。”

聽到龍雲這樣講,阿爾金覺得他肯定有新奇見解,於是耐心的聽下去。

“就我個人的看法,首先需要考慮,現在的戰鬥形勢需要什麼樣的殲擊機?”

在寬敞的車間裏找了個幾個凳子坐下來,龍雲接過克格勃探員遞來的墨水筆和記事本,他想借這個機會和麵前的這位設計師好好談談,“我的看法,目前大戰既然已經爆發,我們需要的是技術成熟、性能優良,能夠與敵方先進戰機正麵對抗的殲擊機。但是現在,部隊手頭裝備的機型,可以說都不滿足這樣的要求。

首先,MiG-31航程遠,速度快,雷達探測能力也不錯,是優秀的區域防禦截擊機;但是這種機型的機動性欠佳,基本上無法在格鬥空戰中有所作為。

MiG-29呢,可以說恰恰相反,機動性能在現有機型裏是最好的,可以說並不輸給西方最優秀的戰機——當然,能換裝電傳操縱那是更好;但是問題在於這種戰機航程太短,電子設備也相當落後,超視距作戰能力不怎麼樣。

最後,蘇霍伊設計局的Su-27,可以說同時具備MiG-29和MiG-31的部分特性,機動性強、航程遠、超視距作戰能力也不錯,所以——我隻是說點個人意見——被公認為蘇聯目前最強大的殲擊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