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張角之死(2 / 2)

而關羽、張飛與劉備相交,互相心折不已,三人遂在桃園結為兄弟。劉備居長、關羽次之,張飛為末。

時黃巾亂起,黃巾軍入侵幽州,幽州太守劉焉與校尉鄒靖商議,決定出榜招募義兵。

英雄之時,劉備又豈會放過,在得到商賈張世平、蘇雙的資助下,募集鄉勇五百人,與關羽、張飛率眾投奔校尉鄒靖,共剿黃巾。

幽州亂平之後,劉備聞賊酋張角敗走廣宗,而盧植也正差人建造雲梯,準備攻城。

劉備認為這又是一個大好的機會,便辭別鄒靖,領軍來廣宗相助盧植。

可剛到半路,就得知盧植被宦官誣陷,押解回京,劉備感到什麼,欲歸,但又心有不甘,還是領軍來到了廣宗。

沒想到,剛到廣宗,便看到董卓兵敗如山倒,劉備沒有猶豫,揮軍便去相救。

雖說劉備隻有五百人之眾,但關羽、張飛二人,皆有萬夫不當之勇。黃巾軍在此二人手下,無一合之敵。

董卓知有人來救,亦是奮起神力,抵擋黃巾,終與劉備兵和一處,方收拾敗軍撤回營中。

回到軍營,董卓下馬向劉備施禮道:“若非這位英雄,卓今日難脫身矣。不知三位英雄尊姓大名,現居何職?”

劉備答禮道:“在下姓劉名備字玄德,乃中山靖王之後。這位是我的二弟關羽,字雲長,這位是我的三弟張飛,字益德。我三人皆是白身,當不得董中郎大禮。”

董卓聞劉備等人並無官職,更是拉起了劉備的手,笑道:“玄德公乃帝室之胄,又如此英雄了得,當真是我大漢之幸啊。”

“中郎謬讚了。”劉備答道。

董卓與劉備相談甚歡,便拉著劉關張三兄弟參加軍議。

走進主營,董卓的臉立馬就拉了下來,麵對眾漢將,董卓道:“卓受皇命,代盧中郎討伐黃巾逆賊,諸公亦皆是身受皇恩之人,欲以私憤而廢公事乎?”

今日之敗,若非軍心失和,以董卓之能,豈會敗給黃巾軍。

而對於在座諸將來說,董卓起於微末,乃是鄙賤的莽夫,又勾結宦官,方能被朝廷拜為中郎將。聽命於這樣的人,豈非有損自己的名節。

於是,一員漢將站出來道:“盧中郎在此時,我軍戰必勝,攻必克,上下一心,乃有困賊酋於廣宗。今董中郎至此,一戰而敗,複何麵目以責我等?”

董卓聞言,強按住心頭殺氣,道:“用兵調度,卓自以為不及盧中郎。故欲破賊酋張角,還賴諸公之力,若我等齊心,何愁大事不濟?”

那員漢將答道:“中郎有命,不敢不從!”

董卓麵色一冷,招呼劉備,憤而離帳。

劉備猶豫一瞬,也跟董卓走了出去。

其後數日,董卓與張角日夜再戰,盡皆無果。

連日來的勝利,似乎是又讓黃巾軍看到了一絲希望。

但是,黃巾軍的支柱張角,忽然一病不起,命如風中殘燭。

張角躺在病榻上,屋裏屋外,擠滿了黃巾將士。

張梁坐在病榻前,拉著張角的手嗎,哭著道:“大哥,都病得那麼重了,你怎麼不早說啊!”

張角看著自己的弟弟,笑了笑,用沙啞的聲音道:“其實,我隻是想再撐一撐,試一試,看來是不行了。”

“大賢良師,您要保重啊!”屋裏屋外的人俱是跪倒。

張角向著眾黃巾軍,道:“我本想救你們於水火,還天下一個太平。卻……是我張角害了你們啊!”

黃巾軍將士聞言,想到張角平日之恩,莫不垂泣。

“大賢良師,您不要這麼說。沒有您,我們早不就活不下去了。”

“是啊,我們早就活不下去!”

張角沒有回答,隻是淒然一笑,麵對眾黃巾將士,仰天長歎,道:“我隻知東漢必亡,卻似乎高看我自己。悠悠蒼天,你便是因為這個才要讓我們回去的嗎?”

說完這句話,黃巾軍的領袖張角永遠閉上了自己的雙眼。

公元184年十月,賊酋張角病死於廣宗。而董卓因為數戰不利,被朝廷罷免。接替董卓的人,是黃巾軍噩夢,長社大火的締造者——皇甫嵩。

黃巾軍,已經到了窮途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