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卻不願意呆在前夫那裏,因為和繼母合不來。隻要有機會,就會跑到她這裏來。幾次後,丈夫的臉也吊得好長,言談中對她和兒子都不客氣起來。
孩子從此對她和親生父親都恨之入骨,不僅對他們冷嘲熱諷,還交往起社會上的一些無業青年,不去上學,整日瞎混。
女人擔心無比,卻又不知自己該怎麼才好。她問道:“難道我為自己著想,是錯了嗎?”
因為有這些故事,所以,再看到吳偉這個女人時,就覺得分外感動。
8年前,吳偉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女兒,卻沒有想到,這對漂亮的小姐妹,竟是腦癱患兒。
丈夫受不了長期而無望的治療壓力,終於離家出走。從此,她一個人,帶著兩個殘疾孩子,做康複治療。隻要有一線希望,也不放棄。
她沒有工作,沒有收入,為給孩子治病,賣掉了房子。但最感人的卻是,她那年邁的父母,也一直陪伴在她的身邊。並拿出養老的所有積蓄,連一家人擋風遮雨的房子,也賣掉了。
吳偉之所以會成為一個不言放棄的母親,其實是和她的父母有關的。當她遇到困難時,他們義不容辭、傾盡所有地站在了她的身邊。這,就是最好的榜樣和力量。
生活中,有些女人,會將子女當做絆腳石。孩子成績不好、相貌醜陋、不夠聰明,身體殘疾,都可能成為她的難言之隱,變成她追求幸福路上的障礙。雖然人們總說,天下的母愛都是無私的,但其實並不總是如此。生活中,的確有女人,為了保全自己的顏麵,或是虛榮心,對弱小的孩子或咒罵、或暴力、或否定、或放棄。
甚至,還有殺害。
日本電影《人證》裏,女主人公為了維持住自己貴婦人和知名設計師的地位,不惜將自己和美國大兵的私生子殺掉。據說,這故事本來就有原型,當孩子成了她功名路上的絆腳石時,寧可除掉。
亂世,對一些人來說,是逐祿馳名的獵場。為圖近利,舍棄親情,讓內心掛起算盤,讓貪婪抹黑樸素的美德,極盡惡毒、刻薄、尖酸之能事,給親人以心靈的重創。
卻未曾想到,那麼努力地想搬掉絆腳石,收獲的卻並不總是幸福。母親罵孩子豬狗不如,孩子稍微懂事,便將母親也視為糞土,或鄙視、或輕蔑、或遠離、或仇恨。
最後得到的,唯有荒涼和難堪。
看多聽多了類似的事,忍不住會聯想到身邊的很多人,也包括自己。
我們對親人,是否也有過怒不擇言的時候?事業當前,是否也有過犧牲孩子;因功名榮譽,遠離病床邊父母的時候?
這,又算不算“絆腳石”之一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