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努爾哈赤談治國理政(1 / 2)

在努爾哈赤愛看的《水滸傳》中,宋江原本隻是一個土匪頭子,卻對朝廷詔安有種莫名其妙的追求,其中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如果被朝廷詔安了,他們就有了編製,成為了公務員,就不用整天過著打打殺殺的日子。

如今,特別是在疫情之後,人們對於編製也有種特別的迷戀,因為編製由國家兜底,至少不會被餓死,這也導致了近幾年的公務員競爭比水漲船高。編製可謂是吸引高素質人才的一大利器。

一個家族公司若想做到世界五百強,就必須改革公司治理結構。一個部落首領,若想繼續發展壯大,就必須改革上層建築,建立屬於自己的編製。

努爾哈赤早早地意識到這一點,並逐步向這個目標靠近。

第一個目標就是建立八旗製度。

女真族是傳統的漁獵民族,區別於農耕文明,按照以地域為主、以血緣為輔的原則進行組合,每次作戰或者打獵都以一個團體進行群體活動。每十人就有一人為牛錄額真,總領其餘九人負責各方動向。努爾哈赤起兵正是利用女真人這種傳統的狩獵組織形式,牛錄額真也成為建州治下的官名之一。按照武器裝備和作戰性能,將武裝力量區分為環刀軍、鐵錘軍、串赤軍(串赤為牛皮盾牌)和能射軍,這成為後來創建旗製的基礎。

後來,隨著努爾哈赤地盤、人口的不斷擴大,傳統的十人設一牛錄額真製已經難以支撐龐大的人口基數,不利於大規模的作戰。

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努爾哈赤在吞並烏拉以後對屬下人馬進行一次整編,以三百人為一牛錄,設置一牛錄額真管理。並以黃、白、紅、藍四色為四旗。

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在原有四旗基礎上再增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為八旗。以三百人為一牛錄,設置一牛錄額真;以五牛錄為一甲喇,設一甲喇額真;五甲喇為一固山,設一固山額真,以梅勒額真二人副之;固山額真之上則由努爾哈赤之子侄分別擔任旗主貝勒,共議國政。固山在滿語中就是旗的意思。

與此前少數民族入主中原采取中原王朝製度類似,從唯物史觀上麵來看都是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的過渡。努爾哈赤通過八旗製度,將分散的女真族緊緊地擰成一股繩。

從學術的角度分析,主權、政權、領土和人口是國家重要的構成要素,努爾哈赤每攻克一座城池,最常見的手段就是將當地的人口帶回建州。人口大量增長,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必然帶來生產關係的變革。

而八旗製度則很好得反映了女真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發展。當時農業已經成為女真的主要生產部門,鐵農具和牛耕的普遍使用、手工藝、工商業的發展,使得滿洲民殷國富。

有點類似於均田製基礎上的府兵製。八旗製中最鮮明的特征就是兵民合一,平時耕獵為民,戰時披甲為兵。

《滿洲實錄》載:“行軍時,若地廣,則八固山並列,隊伍整齊,中有節次。地狹,則八固山合一路而行,節次不亂。軍士禁喧嘩,行伍禁紛雜。當兵刃相接之際,披重鎧、執利刃者,令為前鋒,披短甲(即兩截甲也)、善射者,自後衝擊,精兵立於別地相機,勿令下馬,勢有不及處,即接應之。”加之嚴密的作戰製度,努爾哈赤的八旗部隊逐漸成為一支勁旅。當時傳言:“女真人不能滿萬,滿萬則天下無敵。”

就是這支八旗部隊,以摧枯拉朽之勢蕩平中原。

當然,記錄這些史實都需要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文字。

女真人早在金朝時期就曾依照契丹字創建女真字,但因金國滅亡之後中原女真人高度漢化,而東北女真又受蒙古影響,導致女真文在明朝中後期徹底失傳。

如果平時打打獵還不要緊,用不到文字。但隨著努爾哈赤戰場的擴大,各種情報、命令的傳達,外交的交流導致文書來來往往頻繁密切。如果每次都要先翻譯成蒙古文,那樣子不僅會導致信息翻譯中的表達錯誤、信息丟失,而且效率低下。

努爾哈赤也是深受這件事的折磨,因此他意識到,必須創製女真人自己的文字。努爾哈赤於是指示大臣噶蓋和學者額爾德尼二人創製文字來解決這一問題。

但他們卻對此表示為難:“我們先學習了蒙古文字,然後才通曉他的意思。從古到今都這樣,怎麼更改?”實話說,一門英語我學了差不多年了十年了都沒有學明白,更別提創造一門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