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教育心理學改進教法【實例】
科學合理的教法是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重要保證。教學方法因人而異,每種教學方法既有其優點與長處,也存在缺陷和不足,不可能找到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所謂萬能的教學方法。每個人所擅長的教法不同,就會形成不同的教學風格。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這裏,教是前提,不教是目的,要想達到不教,就須先教。教的過程就是傳授知識又教給方法的過程。一個優秀教師要有勇氣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不斷探索新方法。
以下是筆者作為廈門市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在西南大學研修期間聽課時的點滴思考。
1.從“提問單”說開。
重慶西南大學易連雲教授的教學方法獲得大家的認同,他從學生填寫“提問單”展開調查,了解學生對某一問題的“需求”,圍繞學生提出的問題,並與所要講授的教學內容有機地融合起來,不知不覺把有關知識傳播給學生。整節課緊緊圍繞某一主題,以問題為引子,通過列舉大量的生活例子,把“高深”的知識理論寓於其中,很好地完成了學習目標。這種教學方法,需要教師具備深厚的教學功底、廣博的知識儲備、豐富的臨場應變能力。也許有些教師會認為,自己所任教的學生基礎較差,提不出什麼問題,但如果改變自己的觀念,去嚐試一下,或許會有新的發現和感受。
2.我不會說話,我不會寫字。
重慶市特級教師陳老師授課時舉了一個例子。記得有一位優秀語文教師說過一句話)“我不會說話,我不會寫字。”恰恰是這位“不會說話,不會寫字”的語文教師成了優秀教師。這位語文教師深刻理解語文教學的真諦: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缺乏是提高語文水平的瓶頸。“我不會說話”,那就讓學生多說,多說了表達能力不就強了。“我不會寫字”,那就讓學生多寫,寫多了,寫起作文不就輕鬆了。這種教學很符合新課標麵向全體學生,倡導人人參與的理念。
3.心理暗示教學法。
全國心理學權威王衛紅老師這樣認為:心理暗示法是教學方法上應用心理學原理對學生施教的一種方法。我們可以對班級的一些後進生進行心理暗示,“你能行”“你很棒”“你很重要”“你很能幹”“你很快樂”,這樣就會對學生的心理起一種積極暗示作用,認為自己“行”,慢慢地他就會在這種心理暗示下去行動,行動的結果是形成良性循環,即增強了自己的信心,得到別人的鼓勵,而後又去行動,再次得到相應的提高。
【反思】
易連雲教授的教法,學習目標來源於學生實際問題,而平時自己的教學,所製定的教學目標來自於所謂的課程標準,有的嚴重脫離學生實際。因此,以後的教學要“蹲下來”,深人了解學生,創新教學方法,上符合學生“口味”的課。
以往上課,跟大多數教師一樣,說得太多,即教的時間太多,學的時間太少。雖在幾年之前已發現該問題,也努力去改變,但因缺乏理論支撐,受高三教師“普遍行為”的影響,缺乏堅定的信心來改變“灌輸式”教學。今後的高三生物課堂應增加學生互動的時間比例,如留出一段時間來讓學生看書,講完一道難題後留點時間讓學生反思,一節課的最後讓學生自我總結等等;生物學科雖不同於文科,具有本學科的特點,但從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來看,使命是相同的,生物爿_選擇題的填空也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不要總以為,自己能說會道就說個不停,“笨”的教師才會教出能言善辯的學生,教師的“弱智”,可能就會逼出學生的聰明。
之前的教學,鼓勵學生是有的,但不經常使用,而且沒有針對部分需要暗示的同學使用。如果我們更多地使用這種心理暗示教學法,對班級後進生的促進作用會更大,他們的成績就會慢慢地趕上來。對班級的中等生可以暗示趕超優等生,對優等生可以暗示成為年段的尖子生。
以上記錄的幾種方法,可以說在不知不覺中運用了教育心理學原理。筆者個人比較讚同有一定理論指導的教法,因為這樣的教法才站得住腳,具有生命力,才經得住考驗。傳統的生物教法,有講授法、討論法、談話法、讀書指導法、演示法、參觀法和練習法等,隨著改革的深人,傳統的教學方法也隨之發生了改變:麵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注重學法指導;教法靈活多變,恰當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生物學的常用研究方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要完成各種教學任務,適應各種複雜多變的教學場合,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在深人了解各種教學方法的特點和基本要求的基礎上,選擇恰當教法。那麼,改進教法、選擇教法有何依據呢?
其一,依據教學目標選擇教法。要注意教學中目標不同,目標的層次水平不同,選擇的教法也應不同。其二,依據教材內容特點選擇教法。生物教材的不同階段、不同單元、不同課時、不同內容,對知識掌握、技能訓練和能力要求也不盡相同,我們要靈活選擇教法。其三,依據學生實際特點選擇教法。對高中生來說,心理特點和思維形式已發生了變化,逐漸以抽象思維為主,並向創造性思維方向發展。他們對具體形象事物,已不如初中生感興趣,而對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發生興趣,由機械記憶變為理解記憶,故可選擇邏輯推理較強的教法。其四,依據教師自身素質選擇教法。教師不同,其表達能力、思維品質、教學技能、個性特長、教學風格、組織能力和監控能力等方麵都不同。教法隻有適合教師的素養條件,並能為教師充分理解和把握,才能夠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再好的教法都不一定適用於每位教師,因此教師應根據自己實際,揚長避短,選擇適合自己的教法。
複習有技巧學習有方法【實例】
此次福州之行,主要是學習高三第一輪複習策略,了解新課標高考動向,參加這次講座的人有李曉輝(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教務處主任)和朱荔潮(福州三中教師)。兩位教師提出的主要觀點為)
1.複習應有側重,狠抓高頻考點。
高中生物必修部分的重點知識複習沒有大的變動,而在選修3的複習過程中,福州三中的朱荔潮老師提出的複習策略是:以題目帶動選修3教材的複習,題目涉及的再聯係教材複習,題目沒有涉及的教材內容就不管了。
2.練習以高考題為主,限時訓練促提高。
平時所使用的練習,盡量使用高考原題,因其規範嚴謹,可以訓練學生的各種能力。題量不要太多,一周做兩張八開紙,另外的教輔可做可不做,學生自己把握。訓練時應要求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的量。
3.重視實驗報告撰寫,提高探究能力。
每學年開放一周實驗室,可以讓學生到實驗室裏重做實驗。每複習完一個實驗,就要求學生寫出詳細的實驗報告,要有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結果和結論。
4.貼考綱和高考真題,營造高考複習氛圍。
在教室裏貼生物高考考試大綱及曆年高考真題,這種做法值得借鑒。它可以讓學生在課餘時間更多地接觸生物知識,培養“生物感”,更多地利用零散的時間積累生物知識,對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及提高學生生物學科考試的得分有一定的幫助。曆年高考題隻能一天貼一題,不能一次性貼太多,多了學生會累會煩,而且要利用一些激勵性機製激發學生去看,否則,頭幾天有人看,以後就少人問津。
5.高考能力解讀透,把握考試說明精髓。
解讀考綱,從複習要求、考試要求、答題要求和考試趨勢四個方麵來進行,解讀更全麵、更深人。
如對高考考綱中理解能力的解讀,考試大綱指出:(1)能把握所學知識的要點和知識間的內在聯係;(2)能用文字、圖表、圖解(數學方式)等形式闡述生物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等,(3)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
解讀!複習要求。能把握所學知識的要點和知識間的內在聯係。(1)理解所學知識要點。如概念性知識,應全麵理解概念提出的條件、概念的內涵、概念的適用範圍。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2)形成知識的網絡結構。
解讀2:考試要求。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可知考查方式:解釋、理。
解讀3:答題要求。能用文字、圖表、圖解(數學方式)等多種表達形式
準確地描述生物學方麵的內容。表明表達方式有教材語言!題幹語言!圖表、數學方式等。
解讀4:考試趨勢。(1)概念性知識。(2)單知識點的多角度。(3)多知識點考查。
6.良性循環促學習,事半功倍助高考。
進人高三複習階段,許多同學會遇到越複習問題越多,越努力越不見效果等使人焦躁、困惑的情形。良性循環學習法主要是解決怎樣使複習進人良性狀態的問題,以構建自信、有序、可控的平台,使複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良性循環學習法需要經過以下步驟實現:
(1)轉變認識。
進人高三,有些學生雖然學習很努力,但考試成績就是上不去。我們要認識到這是一種正常現象,不能著急、煩躁,要用積極的思想和行動去解決這個問題,在改進學習方法上下工夫,同時要製訂可行的複習計劃。隻有從戰略的高度來製定計劃、處理問題,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明確戰略。
要從全局的角度,從全部考試科目來製定複習計劃。每次綜合考試後,要求學生將自己各科存在的問題分成三類,給出相應的對策。
分類方法是:第一類問題是會的卻做錯了的題;第二類問題是模棱兩可的問題;第三類問題是不會做的題。
正確的策略安排應該是:消滅第一類問題;攻克第二類問題;暫放第三類問題。
(3)消滅第一類問題。
許多同學將第一類問題歸結為“馬虎”,這是一種推倭的說法。其解決辦法大致有六點:
第一點是絕對不許用“馬虎”這個定義。應明確、具體地找出問題之所在。
第二點是定量。定量就是統計這次考試全部科目中屬於這類錯誤的有幾處,特別是有幾處屬於生物複習中的問題。
第三點是定目標。設定經過幾次考試要將其減少到零的目標值。如“審題錯誤”,目標是七處—五處—三處—零等。
第四點是將目標寫出來。對於自己的低級錯誤,必須用書麵的形式表達出來,這樣才能發揮人腦潛意識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