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國慶節的一個晚上,秋高氣爽,村口大榕樹下,阿奎他們幾個小夥子和兩三個妹仔在唱山歌,四周圍了一大群看熱鬧的人們,不時傳來一陣陣眾人的喝彩聲。
看來阿奎穩操勝券,與他們對歌的幾個阿妹,其中一個模樣周正,竟置其他小夥子不顧,似乎是專找奎歌對歌似的。
這卻把個阿奎喜得心花怒放,越唱越來勁,即時來了一首自以為最得意的聯合變調曲,餘音未落,立刻有人大聲喊道:“唱得好!再來一遍”。
阿奎受寵若驚,忍不住又唱了一遍,這一來,叫好的吆喝聲就更多了,阿奎滿懷高興地又唱了一遍。
可是,阿妹卻不耐煩了,大聲吼道;“顛仔,唱錯了。”周圍立刻爆發出一陣不友好的笑聲。
……
阿奎卻不以為然,反而笑道:“阿妹,唱歌娛樂嘛,顧名思義就是要添點樂趣,緩和一下緊張氣氛。”
阿妹不客氣說:“你這人怎麼搞的,唱的什麼東東?山歌還是彩調?桂劇還是電影《劉三姐》?”
阿奎繼續解釋說:“你以為我真不知道他們笑什麼,其實,山歌不必總是老調子,總得有點發展、改革、創新。
例如京劇,專家以為舊唱腔、舊伴奏才具有魅力、正宗;在我看來,無論哪方麵都遠遠不如現代京劇,尤其是伴奏,現代京劇使用了中外現代樂器,使得樣板戲的伴奏氣勢磅礴、排山倒海、波闌壯闊,在唱腔上也有所改進,加入的伴唱、合唱,如同貝多芬的第十交響曲加入大合唱一樣,更使唱腔氣勢非凡,以前所未有的唱法震驚音樂界,可以說,現代京劇具有無限廣闊的發展前途。
再說深受廣大群眾喜愛、膾炙人口的電影劉三姐,為什麼會廣為流傳、經久不衰、百唱不厭,成為一顆少數民族的藝術瑰寶經典山歌。難道不是因為將一成不變、枯燥無味的鄉村原曲譜,進行曲調改變創新的結果嗎?
所以,將山歌進行曲調上的變調,何罪之有。”
“看不出來,你還挺有道理的,我是聽明白了,可人家不那麼認為,拿你當笑話。”
“不是有句,走你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麼。”
阿妹笑道:“據說,在各鄉首屆山歌擂台賽會上,大哥一舉拿下大獎,難道也是創新得來的?”
“那次獲得大獎純屬意外。”
“為什麼?”
“和我對歌的姑娘唱詞中問:‘……問你山歌懂幾多,’問你龍有幾隻腳?……”
“我輕鬆的答道:‘……唱過山歌萬千籮,龍在天上五隻腳,……’”
“奎哥,龍好像是四隻腳?”
“是的,可其他人都以為龍有八隻腳,所以評委們堅持認為,我的回答距離標準答案最靠譜,所以大獎非我莫屬。”
“也對,反正誰也沒見過龍。”
……
“要不又接著唱?”
“就你那樣惡作劇,誰還敢唱,走了。”
阿奎看著阿妹和幾個女朋友走後,和好友水遠歎道:“本想以奇特山歌,有意試探一下她,沒想到,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枉我一片深情厚意。”
好友水遠大笑道:“哪有你這樣交朋友的,還枉了一片癡情,太搞笑了,不過,這阿妹好像有點意思,奎哥,追上去。”
阿奎笑道:“這阿妹似乎有點熟悉,我倒是好像在哪見過她。”
水遠故作神秘說:“附耳前來,我告訴你,她是哪裏人。”
奎哥家鄉古寨,地處崇山峻嶺的苗鄉深處。雖然窮鄉僻壤,可交通還算便利,現代文化生活也不缺少,電視、電影下鄉、文藝晚會也常有,但至今依然保留著古老的傳統----愛唱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