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曆二年,天下初分四國,分別是西馳國、東佑國、南昊國、北元國。四國相爭,於是常年戰亂不斷,邊疆民不聊生。因西馳國自然資源富饒,國土遼闊,其他國家受戰亂困擾、沒有食物和住房的百姓紛紛往西馳國逃亡流竄。
西馳國皇帝衛覺是個有慈悲心的皇帝,他看不得百姓受苦,而且對於很多流民無法安置很是頭疼。於是他和自己的結拜兄弟西馳國威武大將軍舒嘯、內閣首輔陸放二人,商討如何速戰速決,讓百姓安定下來。三人分工明確,配合默契。
皇帝衛覺坐鎮國中,給予他們兩位最高的權利,使他們無後顧之憂。
內閣首輔陸放帶領群臣發展經濟、擴展外交、豐富文化、文武結合,發展國家內部,“強壯”自身。
威武大將軍舒嘯帶全部舒家兒女、舒家侍衛親征,因軍中大部分戰士為舒氏族人,人稱舒家軍。輔佐軍為虎騎軍大將軍蘇林帶領的虎騎軍。
舒家以嫡支為首,就是舒嘯一家,舒嘯妻子內閣大學士許康的妹妹許挽,大兒子舒啟及新婚妻子虎騎軍大將軍之女蘇碧香,二兒子舒睿,旁支的舒氏子弟大部分也都是軍人,入舒家軍。
舒嘯帶大兒子舒啟、兒媳婦蘇碧香和二兒子蘇睿出征,妻子許挽留守家中,看護舒啟剛出生的大兒子舒陽。
疾馳的戰馬踏上硝煙彌漫的土地,為了國家,為了百姓,為了親人。戰士們聽取著號令,揮舞著長槍向前衝鋒爭取速戰速決。
元曆三年,西馳國經濟在陸放的帶領下迅速發展,並對外收緊貿易,物資不再出口。使得南昊國和北元國物資和戰力貧乏,軍隊每戰每敗,士氣大減,南昊國和北元國皇帝不堪重負對西馳國割地求和。於是西馳國皇帝衛覺和兩國簽訂和平條款。
東佑國物資和國土雖然沒有西馳國富饒遼闊,可是對於其他兩國也是個物資充裕的國家。西馳國國家主張和平共處,而東佑國不然,東佑國皇上自負自大,常常侵犯其他國家,麵對其他兩國的求和,東佑國不予理睬,繼續侵占進攻其他三國。西馳國軍隊全力反抗,使得東佑國連連敗退。
元曆四年二月,東佑國不顧代價大肆進攻最弱小的南昊國,南昊國奮起反抗,可是最後弱小的南昊國不敵東佑國,南昊國大敗,最終割一半的國家保國。東佑國也在此次的侵略中損傷戰力、損傷物資,無法對再西馳國展開侵略,麵對西馳國的進攻,主動投降,割地求和。想要簽訂兩國之間二十年內不再戰爭的合約,並希望兩國之間進行外交,開展貿易。西馳國也逐漸恢複外交和對外貿易。不知道過了多少個春秋,經曆過此次戰爭的人們再次談起此次戰爭,也是激動萬分。後來人們稱這次戰爭為“守望之戰”,守護、守衛、希望、盼望。
元曆四年十月,威武大將軍舒嘯帶領舒家軍得勝回朝。萬眾沸騰,舒家軍凱旋歸來的消息傳遍全國,人們期盼舒家軍的回歸。回京那天,初入城門,人們紛紛走上街,鼓樂喧天,慶祝迎接英雄們的歸來。
自此西馳國國家富強,兵強馬壯,百姓安居樂業,對於皇帝衛覺,威武大將軍舒嘯,內閣首輔陸放連連稱讚,民心統一。百姓對於舒家軍更是讚不絕口,在後來的傳言中,傳舒家軍是神兵天降,“守望之戰”正是因為他們的英勇無畏才得以勝利。傳說舒家軍不死不傷,免死金罩護體,傳的那個天花亂墜。家裏有兒子都都想讓兒子參加舒家軍,保家衛國。都覺得參加舒家軍是一件光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