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雨霽,曠野裏靜得出奇。
盡管山崗另一頭仍有輕風吹拂,田地裏則依然沉寂。倒伏的苞穀杆畢竟無法發出聲響,它們長勢堪憂,最終隻能歪七扭八,泡在泥沙裏無人問津。
偶爾出聲的僅有一隻布穀鳥,以及沙土裏的寥寥蟲鳴,它們本該在盛夏喧囂無比。
‘咚咚咚咚…’
打破寂靜的是柴油引擎嘶吼,一台滿載乘客的贛江拖拉機陷進泥濘中,黑煙飄得老遠。對李家坡的村民來說,車上都是些新麵孔。風塵仆仆,看著卻很有精神。
當這些滿身泥漿的訪客終於來到紅苗村,魏德順家的院子內外也隨之熱鬧起來。
因為村子沒有接待處,老魏隻能端出幾條長凳,另外兩個大嬸忙裏忙外燒水泡茶,倒還忙中有序,顯然這院裏經常召開村民會議。作為村長,他當然覺得自家院子太過於簡陋,簡直有些怠慢了今天的客人,不過方圓幾十裏地,這已經算是最好的招待條件了。
“胡主任,你們一路辛苦了,辛苦了…”
老魏迎上去握手,又客客氣氣摸回懷裏,拆開一包雙喜,散到眾人手裏:“同誌們先隨便坐坐,吃頓便飯再說開會的事。”
這位胡主任笑著把他拉住,表示現在還是按照時間安排,盡快召開村民小組會議。
“早上都在鎮上招待所吃過了,你們不用費心。”
魏德順賠笑兩聲,不知該點頭還是搖頭:“稍等稍等,人還沒來齊,我再去喊一下。”
院子外已有稀稀落落的村民聚集,但大都不是參會代表,隻是手拿農具路過歇息順便看熱鬧。好幾天前,村民們就大概知道會有這麼一群人過來,卻也懶得打聽他們是誰。
隻有老魏清楚,這是市裏派來的考察隊。領隊胡勇從口音來聽不像本地人,他們到此是為了給一項聞所未聞的新政策打頭陣。
聽聞胡勇執意先辦正事,老魏也不再絮叨,臉色雖有些為難,但還是跑去隔壁的水泥小平房裏打開大喇叭。
“喂…喂…咳咳,呸。”
刺耳的尖嘯過後,魏德順念起了名單,語氣頗為不耐煩。
“…請剛才念到這些還沒到位的,趕快來村委會報道!昨天都喊了幾次,叫你們最遲中午兩點過來,不要耽擱人家市裏領導同誌的時間!”
再從廣播室出來時,老魏臉色依舊不好看。因為他再清楚不過,剛才在廣播裏就算喊破喉嚨,也最多隻能叫來住在附近的三五人。紅苗村聚居人口不多,大都是隨地形四散,橫跨好幾個山梁外,如果他們現在還沒趕到,隻能說明今天就根本沒打算過來。
耽擱了半個多小時,老魏終於把院門關上,看樣子不打算再等下去。
“先開始吧,這幾天都在收洋芋收苞穀,可能忙不過來。”
胡勇沒再多說,他還準備在那塊破爛小黑板上寫些什麼,但半天找不到粉筆隻好作罷。
“算了,都是大字認不得幾個,寫了也沒用。”老魏幹咳兩聲,歎了口氣連忙坐到胡勇身邊,一根接一根地抽煙。
考察隊員們坐在前麵,場麵就像被圍起來參觀,渾身都有些不自在,隻好自顧自整理著文件資料。村民中選出的參會代表連一隻手都能數得過來,眼神呆滯迷茫,像是不清楚自己為什麼要來開會。倒是有不少小孩好奇心滿滿,正趴在牆頭上看熱鬧。
但人群中卻有位十五六歲的少年,雖一言不發,卻又始終瞪大雙眼期待著新消息,好像不願漏掉任何一個字。男孩皮膚黝黑,手裏緊緊握著一隻短鋤把子,時不時看向院門口,又順著道路望著遠方,也不知是在等誰。
“村長,是不是要發放前年洪水的補償金了?”
“對啊老魏,我記得你說減災辦也要發修繕款,今年也該到位了吧?”
大家七嘴八舌,有一句沒一句咕噥起來,很明顯誤解了考察隊的來意。
“補償款目前還沒下發,到了我肯定通知你們,一個個都急啥嘛。這次會議是林業局特別組織的,大家都注意聽,我們要好好落實退耕還林的新政策。”老魏將文件翻來覆去看了幾遍,半晌也就憋出一句:“都安靜一下,別亂插嘴。”
其實別說是村民,就連他自己也不太清楚‘退耕還林’究竟是啥意思。他隻知道近些年村裏隻剩下些老弱婦孺,越來越多的人都在逃出李家坡。似乎外麵的世界才有更多機會,而這片窮鄉僻壤若是再不做出一些改變,大家遲早被貧窮落後困在群山之中。
胡勇瞥了一眼手裏的紅頭文件,隨後又將它合上。他埋著頭思索一番,並未照著紙麵內容宣讀,應該是打算說點心裏話。
“鄉親們,今天確實有重要內容要宣讀,但在開會之前我想先問兩句,你們今年的收成咋樣?大家種得完自家那些地嗎?”